备课的点子
周一第一节课就有课,周末就一直备课。一篇课文,究竟要备多少次课呢?
首先,听听录音吧。手机听了鲍国安和赵忠祥的配乐朗诵,决定把诵读作为重中之重。课堂要力求多读多背,且不让学生感到厌倦。
第二,导课还是用那个把背诵此文作为岳阳楼入场券的故事吧。
第三,背诵上,用背下来的帮扶其他人,一对一,多好!
第四,设置了新的学习小组和组长。希望常用,希望课堂更高效些。
其它:
第五,学完《醉翁亭记》,让孩子们学着写对联,效果还好。孩子们很兴奋,也写出了一些不错的对联,这是第一次写。
第六,学习古文诗词,可以让学生互相改编啊,文成词,词成文。可以唱,可以画画。
第七,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试着自己出题。
第八,读书试着用删减法,比如把《醉翁亭记》里的“也”字去掉读,让他们体会一下也字的作用,效果不错。
第九,周三去邻校听课,课调不开,就拜托了两位小老师。即使她们上得不是很好,于他们也是一种必要的锻炼,也是难得的机会,于全体也是新鲜的学习方式。后来反应挺好的嘛!
第十,电视也是很好的语文课堂,我们一起看《感动中国》,感受最美中国人,洗涤灵魂,也学习最美的语言。我们一起看《朗读者》,一起看《诗词大会》,趣味无穷!
第十一,闺女在弹琴,我想语文课上不是请过苗苗给我们弹吉他吗?语文课上有朗诵,有画画,有音乐,有演讲,有辩论,多美啊!下周给同学们上《云南的歌会》,如果没有歌,那还叫什么“歌会”?
——
我的学生星子写过这样的话:
期待每一天的语文课,不知道今天老师会想出什么样的点子激发我们的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