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多少个人就应该有多少个不同的个体,但是生活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环境的需要……我们被各种需要磨成了几大类别的人。热衷于社交,善于应酬交流的被称为外向的人;不喜欢热闹,不喜欢应酬,不善于交流的人被称为内向型的人。然后在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人中又分别有很多分支。就像一颗大树分开的两根粗树枝一样,一根向阳,一根背阴,然后许多小枝旁伸,众横交错,挤挤挨挨。一眼望去,分不清细枝末节的位置,就像我们的性格一样,无法清晰的定位。
人的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有的人大大咧咧,万事心中过,不留一丝涟漪。有的人心细如发,微风拂过,都能惊起滔天巨浪。我们很羡慕那些任你惊涛核浪,我自淡定踏舟的人。两相比较,心思细腻的人内心也许比较敏感一些,可能活的更自我一点。喜欢驻足在书店里的我,无意在书架前看到伊尔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粗略翻一翻,发现是一本针对内向型性格,内心比较敏感的人的书。我的性格自己不觉得内向,但是有时比较敏感。所以顺理成章的将书带回了家仔细阅览。
我首先了解了一下作者伊尔斯.桑德,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丹麦奥胡斯大学神学硕士。他本身也是高敏感族的人,所以更了解高敏感族的内心的苦楚,总结出的理论自然就更贴近高敏感族的需要。
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并且会随时间不断变化
这一章节里对内向型人格的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辅以各种真实事例。内向的人不一定是高敏感,但是高敏感一定内向。同时高敏感型的人一定是高反应型的。
就像一群人在聊天,有个人突然说了句玩笑话,其他人都只是哈哈大笑,但是高敏感高反应的人就会突然叫了起来,或者跳了起来,被惊到了一般。
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惊人,有时是自己刻意浏览,有时是弹窗自动跳入,还有别人从互联网搬运而来的。总之,令我们应接不暇。
现在的人工智能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泄露。因为我们在浏览一个类型的新闻时,刷新过后,你的手机电脑会重复推送你浏览过的同类型新闻或者类似新闻。我们被人工智能监视了,它比我们自己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它投其所好的引诱我们不停浏览。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新闻摄入量,不做手机的奴隶。有时间看看书,养养花,做做家务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限制内心的灾难小剧场
小时候就学过杞人忧天的成语,知道这是一个贬义词。和未雨绸缪的区别在于一个度,在于心理的方向。杞人忧天说的是一个人总怕天塌下来,未雨绸缪说的是在事情还没发生时(事实上可能发生的事)事先谋划好出路或者退路。内心的戏不要太足,自信过头不可取,同样的事事多想更是不可为。说到内心灾难,我的脑海里一下子跳出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生的明媚动人,但是内心却十分敏感,一片落花也能引起她内心的命运感同身受。如果黛玉能够时时设想她和宝玉的美好未来,调节自己心情,不去和宝钗相比较,她会活的轻松自在,不至于郁郁而终。
寻找属于你的快乐与人生意义
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工作,交自己喜欢的朋友,是每个人的愿望。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也许我们无法事事都让自己如意,那么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比较令人喜欢的是它的阐述是分层次的,由外到内,由大范围到小细节,处处都用心。文字不繁杂,简单、直接,却直抵人心。书的包装和设计我特别喜欢,温馨、宁静,阅读时仿佛进入一大片薰衣草地里,轻松、愉悦。
高敏感的人总是会被不安烦恼,自己无心的作为,或者别人无心的话语,都会给高敏感的人心理带来不安和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我们不应该总是良心不安,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即使不安,但是只要自己没有做错,就要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活自己的人生。不用担心自己孤独,独处不会让自己孤独,只要自己认同自己,内心自会有一片安宁。
我有时觉得做自己和穿合脚的鞋子一样,舒服!而且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