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朋友圈逛时,看到这样一个说说:
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背景下,如何把产学研结合起来,xx是这样说的:“我们学校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应用;我们的科研人员,只盯着学术论文,取得教授资格,也不注重应用”。
如果我自己没在科研这一块,我可能就信了,这句话一棍子基本打死了他们学校所有的教授和学生,如果他这句我们代表的是中国,那基本把全中国科研教授学生全给否定了。可是基于我对那所学校和对中国科研一个大概轮廓了解,他们中很多教授与公司有合作,甚至自己开办起了公司,这不是学以致用?更甚如果中国科研人员都是纸上谈兵的那中国何以有如此进步?科研水平能紧随英美其后?
长久以来,大家对科研总有一种误解,觉得研究的东西就该立马进入工业生产,就该立马产生实际价值,而不是在那里发论文,评职称,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能进行工业生产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而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研究,我们做的工作可能就是一个铺路的石子而已,看不到自己价值,就像一百层的高楼,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工作可能就是一块砖,甚至就是一粒沙的作用。但你能说这是无用功吗?你能说你少的了这块砖吗?
其二发表论文的都是具有价值的,价值有大有小,其中不排除混水摸鱼的,这些都是能为工业化打下基础,理论及其技术问题都是靠这些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而能进行工业化的成熟后技术你觉得公司为了技术保护还会发论文?聪明的公司会申请一大堆专利把自己的核心技术保护起来。
不止于此,我发现很多人都仅从自己的高度,角度来去评价一件事,从而把他所理解的范围全面化,我接触到的是这样,那大家就都是这样,但真的是这样吗?老祖宗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你怎可认定别人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不要犯以偏概全这种低级错误可好?不要犯小学生就学了的逻辑推理错误可好?给你认定东西前面加个“部分”可好?
不单单是普通个人,很多媒体,公知等貌似都喜欢犯这种错误。比如中国人都很没素质(你自己和家人这么没素质你不知道去改进啊?),比如90都…………,女司机又……(有没有人注意到大型车祸基本是男司机呢),河南人那啥……(河南人挖你家祖坟了?当然调侃不算)等等。可是我想表达是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一个群体定性,给一种职业,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人民,这是极不尊重且狭隘的做法,更伤害了这个群体中不符合你描述的人的心。
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我们又怎能轻易给他人乃至一个群体下定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