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卷

我很喜欢昆山这座城市,更喜欢陆家这所特色小镇。

当年大学毕业,因为隔壁校友一句话:“昆山的GDP在全国的县级市中排第一。”

不得不说,任何一个领域,第一都是备受关注的。因为这句话带给我的好奇心,几天后我就拎着一只行李箱跨上了这片土地。

当时的想法是,给自己一个月时间,适应就留下。不适应一个月后,这只箱子也不要了,就拎个单肩包回武汉就了。

踏入这座城市的土地,第一感觉是好原生态啊!特么晚上八点外面餐厅就不营业了,路灯都没几盏。

宿舍是私人两层楼房(当地人叫别墅,搁我们老家就是家家户户很平常的私人楼房,地板还是水泥的)

早上躺在床上,被一阵“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吵醒,那声音似曾相识,类似拖拉机发动机的声音。

说似曾相识是因为我至少十几年没有听到那种声音了。我鞋都没穿冲到阳台上睁大眼睛往外看。

当时内心的感受是:“我ri,居然真是拖拉机!我特么是来到了什么地方?!”

在这之前我都是在深圳、武汉这样的不夜城上学和生活的,而且本身毕业也不久,还在激情挥洒青春中,这反差感真特么不是一点点。

从开始的不可置信,到最后的留下、喜欢、热爱、到深爱,无外乎于这座城市带给我的环境(江南水乡、吴侬软语)、人文(节奏没有北上广快、容外程度也不错)。

今天去参加妹妹学习的“校家社同心协育研究基地揭牌仪式,”让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更深一层。

所谓家校社,是指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江苏的教育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昆山作为百强县之首,除了经济发展的领先,人文、教育也是先驱者。

昆山作为江苏的示范城市,再从昆山的各市镇学校中选择了两所学校作为先驱者研究基地,陆家有幸被选为其中一所。

由南师大教育心理学院殷飞副教授主导和引领,这个工作不是走个过场,做个宣讲就完事。

今天挂牌成立是第一步,后续是需要实际落地做出来成果来,并把这个成果复制到昆山其他的合所学校,乃至江苏省和市镇。

殷教授的殷切讲述和诚恳态度,赢得现场一片片热烈的掌声。

这一代家长(80年代90年代)动不动就说,我们小时候怎样怎样,成长中遇到多少问题,吃了多少的苦。

我想说,我们的父母辈(60年底70年代)小时候还没饭吃,没衣服穿,很多父母都还没上过什么学呢,每一代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造就的思想和形态能一样吗?

你是否有对孩子说过,或听别人这样对他(她)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我为了你,我辞去工作...我为了你,和你爸/妈(说这种话女性居多)将就着过...”

“你如果不好好努力,怎么考上好的高中?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你怎么考上好的大学?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学,你这一生就完了...”

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父母会对我们说这样的话吗?前面一条可能会后,后面一条不见得,更多的是你不好好读书,将来会跟我们一样吃苦。

但事实是,我们那一代人没有被要求一定要上985/211,能上本科就很好啦,上不了本科大专也不错啊,再者上个中专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呢!再不济还有响彻全国的南翔技校向你敞开大门。

最后,背上行囊,深圳的服装厂、电子厂也需要大量的车工、操作工。南下的城市一样能接住你肆意挥洒的青春和激情。

看看,那个年代,对我们是多么的宽容和仁慈。我们的父母懂的没那么多,我们也没有被要求那么多。

假设这一代的孩子全都毕业985/211,各大高校名校毕业,他们未来的竞争对象是谁呢?不也是他们身边一样的同龄人吗?

不同的是从学校争到职场,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最终回归到哪里?是不是还是回到生活。

而工作、生活的世界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能用到的有多少?说实话,高中到大学学的高数,现在给我一张试卷,我估计我10分都考不到。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数学没有用、读书没有用,而是对于不是做科研、不是做分析理论性的工作,高中到大学的数学还真用不到。

说这些,我也不怕我家那个教高中数学的老子,敲我脑袋瓜给我板栗嘣子吃。对于我老子那样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另说。

樊登老师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系教授,他就曾说回家后,看到他爸爸退休后还拿着一张草稿纸,在演算复杂的数学题目,他的爸爸就感觉那是一件很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事。

这种场景我倒是在我老子年轻的时候经常看到,只是我这个理科学渣体会不到那种快乐。

但是我家姐姐就曾得意洋洋的说:“咱家的数学好基因没有绝后,隔代传承是有人的!”

当然,姐姐数学实际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哈,但是看着她身上那份自信和家族传承的力量,让她闪闪发光,这让我感到很自豪。

前天晚上的家庭围坐(写作业,看书)时光,我在姐姐分享学校的一些事情之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读书这个事在当下,是要认真的去做,但是我还想告诉你们,等你毕业以后,这些大概率你工作生活中用不到,所以读书这件事,能做好咋就尽力去做,真要做不好,那也就是个屁,没多大个事!”

“在学校里,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比如怎么跟老师、同学好好相处,怎么敢于去当班干,没被老师选上也要努力去争取下一次的机会,先学会怎么去为同学、老师,班级去付出,再说别的。”

所有真诚、努力、愿意为周围的人和事去付出的人,就算你什么都不去争,最终都会得到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大部分的人和机会,都不会亏待这样的人。

还得是我们这一代,80/90后的家长,除了拼工作、拼生活,孩子教育上更恨不能拼成个教育家、心理学家。

这哪是当妈啊,都要当妈祖了。这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是这个时代逼就的。

今天讲座除了家、校,多了一个社,人最终要走到社会上。

那就从教育的起源开始改变,

家庭承担养家糊口、品性言行教育,学校承担知识人格、道德法治教育,社会则承担所学实践、容错、成长的责任。

既然最终还是走上社会,那就在教育起源,社区教育参与其中。具体的操作今天没有展开讲,会在后续的实践中展开,届时再分享。

很荣幸被妹妹班主任邀请作为班级家长代表参加这样的揭牌仪式,也很荣幸后续能参与到这个基地的成长与见证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