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刚一上映,我就去看了,缘由是朋友写的一篇观后感。朋友看得很动情,写得也很好,更是平时三观较近的人。所以她的推荐我自然是信了。
她着重推荐的是马有铁和曹贵英的爱情,中心思想是再平凡再低贱的人也值得拥有高贵而不凡的爱情。
她说,“影片如一杯去了茶底的茶,冷静而克制。”
客观地说,我是个不太爱进电影院的人,电影如庄稼一般一茬茬地上映,哪里有那么多值得去电影院先睹为快的影片。再说,人生那么长,好电影慢慢看,反正也看不完。
去电影院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没有跟风也去写点什么。作为一个坐拥400多粉丝的自媒体人,不是我多么清高不爱追热点,实在是因为写不出来。我对同去观影的闺蜜说,这是一部拍给家庭年收入200百万元以上的人看的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中产阶级的视角,中产阶级眼里的农村、中产阶级眼里的苦难、中产阶级眼里的爱情,这些都不打紧,反正能进电影院的起码离中产也不远了嘛!不可忍受的是大段自以为是的观念的灌输,以及自以为是的哲理的铺排,生硬又傲慢。
除开以上感觉上的不适以外,故事情节的刻意、画面的刻意、台词的刻意,也让电影虽说符合大众情感需求、技巧也很高超,但是充满了旁观者对乡土的审视,表演感浓烈,都有种为戏而戏的感觉,让人很容易出戏。
导演很卖力,卖力到想把他能想到的一切寓意都告诉观众,生怕观众忽略了他哪个切面的深刻。就像初中语文老师一样,要把每篇课文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都讲明白。他忘记了电影是艺术作品,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主观性。他解释的、表现的都是他这个圈层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好比在墙上画了一个点,他从各个角度告诉你,这是一个点,而不是别的。你要是想说这是一颗星星,、一粒种子,都不行,因为他已经都说完了,就是一个黑点。
所以朋友说的“冷静又克制”,我还真没看出来。我看出来的是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导演眼里的苦难与爱情,又一个情怀大过才华的作品。
但是今天在我们这里著名的桥底菜场,我看到了真正隐入尘烟的人生,和尘烟里开出的爱情之花。
节日的桥底菜场比往日更拥挤繁忙。我顺着人流挤到了桥墩下最里面一个卖鸡的小摊前。正在犹豫是不是要买的时候,旁边有个老婆婆告诉我,买这家的鸡不错,价格便宜斤两还足,她自己带了称秤过的。
买菜的经验我最相信这样的老婆婆。于是也挑了一只鸡,一旁的男摊主帮我杀了并闷进了开水桶。等待的间隙我抬头看见了摊位后面桥墩上写的字:“冬春小姐:我在南山公园菜市场等您!如果你到了,请打电话!明天乘107火车去哈尔滨!”
这个留言让我忍俊不禁。看来这个冬春小姐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面对我的好奇,男摊主很自豪地说:“是我写的。有一次我俩吵架了,我怕她不理我,就在这里写了这段话。她来卖鸡不就看到了吗?”
男摊主说,他高中毕业,所以字写得不赖。
我问:107路不是到我们这里的公交车吗?你怎么说107火车?再说你去哈尔滨干什么?
他说,哈尔滨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他的意思是她再不理他,他就会跑得远远的再也不回来!
我再问,那最后她原谅你了吗?
一边埋头杀鸡的女主抬起头来,羞涩的笑着说,他那么厚脸皮,不怕人家笑话,我能怎么办呢?
女主有着清秀的五官和身型,手脚麻利,边干活边跟我聊天。他们是安徽人,在小池承包了土地,种葡萄养鸡和鸽子。去年十一月份才来桥底菜场营业,当时的地盘只有两块水泥板的长度,只卖鸡和鸽子。
现在他们的地盘扩展到了十块水泥板,自家产的葡萄,葡萄园里养的鸡,都在这里出售。由于东西好信誉过硬,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老客户。
上面的留言写于一个多月前,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吵过架了。
我不想过多打听他们的故事,更无意打扰他们的生活。拿到处理好的鸡就转身离开。
离开的时候,听到男主在向客人推销他的葡萄:
“你尝尝你尝尝,是不是小时候吃过的葡萄味道?有葡萄的香味呢!
老板娘没看到,我偷偷送你一串。
哎呀,可不能多送,多送老板娘要生气了!”
女主在一旁笑咪咪地处理着鸡和鸽子,看起来是这个摊位最脏最累的活,任凭男主在一旁跟客人胡说八道。
桥墩上的留言是这个小摊位没加滤镜的背景,
也是我所见过的最浪漫的情话。这个满手鸡毛的冬春小姐,此刻是我眼里最佳爱情片里最幸福的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