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冯唐之十
时光荏苒,万物皆虚。
浮华落尽,诸意皆妄。
越来越喜欢去了解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不为功利不为名分。
只是很想知道与我不同人生轨迹的人们,生活中曾经和正在经历的故事。
只是想听听你的故事,然后在与有趣的人的相处中,渐渐地弱化了自己的存在感和表现欲,也从深远的心底体味到了更加广博的宇宙感。
若是非要说我想了解更多的人有什么目的,或许就是这个弱化和广博感的建立吧。
“也无风雨也无晴,心存欢喜和好奇”是我现在对心境的追求;
“时常忙碌偶有郁烦焦怒”是我现在对生活状态的期望。
● 搜神前预备之放弃自我
冯唐书中说:“最聪明的人是该像猴子一样,思考时放弃人的思考习惯。”
我自问,我做不到。我做不到被质疑时的自我反击,做不到被藐视时的愤怒仇视,也做不到被不停骚扰时的厌恶烦感。于是我时常宽解自己,万物有律,我如蝼蚁。蝼蚁虽有感知、情欲,但毕竟渺小,定不会改变世间万物一丝一毫。
为了让我自己变得聪明一点,我从有意识地放弃我个人的思考习惯开始着手,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尽管这可能不会改变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个体,我想或许可以让我更加容易去感知美好,搜寻有趣的鬼神魔道。
当你能够放低自我,甚至放弃自我的存在时,你才会有可能去了解去理解形形色色的神人们。否则,你心中永远都只有自己,没有别人。那么看待事物人际时将永远都是用自己的定式思维来解析,或许永远都参不明悟不透别处天地的广阔和精致。
● 时间的线性是禁不起推敲的
最近身边接触的人们,少则小我三四岁,勉强算得上是同龄人。同组中年龄相差最大的一位妹子,已经是比我小十一岁。这许多的人中,不乏我要搜寻的神魔。他们都有自己信仰和执着的东西,他们也都有自己擅长和热爱的领域。
时间一直都不动声色地自顾自线性前进着,但当你不再关注年轮辗转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你曾经以为会发生一些翻覆变化的时刻,其实一切都不会改变。
比如,在自己的身上,年近中年,时处而立和不惑的中间,有些态度依然与十几岁时相似或相同。也比如,人群当中,个体的主要差别真正相关的绝不是年龄。
所以,从狭义上来说,时间的线性发展不会必然导致成熟和优秀。
另一个方面,从大时代的发展来看,多少人已经论证过了,不多啰嗦。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是也仅仅是限于一切表象上的变化,比如工具比如技术比如体制。人心没有变,民智没有变,人性更没有变。
● 我眼有神,我手有鬼
行将半生,我有几个大神大魔在心中,也有几个大鬼大怪散不去。
此时还不是刻画和列举的时候,还没有了解完全,故仍需要一些时日,捋顺自己整理心绪,让所有喜乐好恶消解殆尽之后,以旁观的清态去呈现曾经的过往。
到那时,一切都变作经历,积淀于内心,成为故事。
若有余生,我愿用更加开阔的心,更加敏锐的眼,去触摸更多的故事。
最后标题定下来后,突然给自己的游走迁徙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出走半生,不只为填满自己的生命,也为搜寻一切神*(神奇神圣神经神秘神魔神坛神传说......),充斥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