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本书:李善友《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晚翻开李善友教授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图特别多,250页的书,有一半的图,自己估计了一下,按照平时阅读的速度,也就大概一个半小时就读完了,但是阅读这本书足足花了2个多小时!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罗振宇说的一句话:“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这句话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马太福音里说的,“他有的,就再给他,让他多余;他没有的,就连同他所有的,一并夺走。”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无势力、无背景的新一代人在互联网时代就没有机会了吗?

答案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开局第一章,李善友教授就从两个维度跟我们讲述这样的一个商业逻辑:大公司靠的是主流的市场,成熟的技术,成熟的产品,从而达到持续的发展。小公司靠的是新兴的市场,新产品,新技术,破坏性的创新,从而获得获得一小部分的市场。从这个逻辑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红海靠的是体量的大小,而蓝海靠的是创新,一种破坏性的创新!在一个创新点上面去破坏,撕开一个口来,进而才能去颠覆。

而怎么去撕出一个口来呢?马太效应固然有它的可怕之处,但是你要记住这样的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价值网都存在一个失效的边界。就像几年前的苹果把诺基亚一口吃掉,就因为诺基亚认为苹果只是能够上网的功能机,但是苹果却把自己的定位放在能够上网游戏娱乐的手机。虽然前面几年诺基亚功能机的出货量能够达到31000万台,苹果手机只有3300,差不多十倍的距离。                  但是摩尔定律让苹果手机在几年的时间变得快捷,高速。在2011年,苹果4s推出后,一举颠覆诺基亚。2011年也是智能手机开始高速发展的年份。

破坏式创新是大公司最怕的,也是最有颠覆性的。周鸿祎的360安全卫士推出免费清理防护,破坏了金山卫士收费的道路,在短短三个月吸引客户8000万;猎豹移动在杀毒领域推出免费杀毒,又在数月间吸引了一大批用户,第一年营业额达到15亿,净盈利达到0.6亿。这是在当时红海的互联网杀毒领域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业绩了。

与其更好,不去不同。如果你在某一个已经遇到或者即将遇到天花板领域不能做到更好,你可以选择的另一条路就是差异化竞争。在微信之前,中国移动已经是全球500强企业,但是为什么微信能够在即时通信上面能够取得一遍天地呢?微信做到了差异化,移动短信收费,微信不收费。移动一通话收钱,微信可以发一段段的语音,还可以语音聊天,后面微信一推出视频这一个功能更是攻陷了上一代功能机用户的青老年父母的阵地。现在你看看,中国还有多少个父母不会用微信?今天一帮人抢抢红包(网上三毛两分比路上一块更有意思),明天跟儿子女儿视频一下(要知道人性亲情是每一个人最后的防线),后天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广场舞,老同学小时候合影的旧照片。微信和移动的差异性,让新老一代人都能够去接受它。

信息不对称导致是博弈的次数胜负。你在火车站买东西很多时候会买到贵的东西,会受骗,因为单次博弈会不需要信任,也是拼信息的时候。多次博弈后,信任需要建立,就像你一个学期吃的外卖就那几间,很大的可能是他家好吃,还不会给你少饭。还有就是你看看《基业长青》里面写的企业还有多少个存在这个世上,很多时候,不存在基业长青的企业,每一个都会遇到“天花板”,遇到创新者的窘境。而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快速与迭代是你和别人博弈的筹码,握紧筹码,在下注的时候你会更加的有把握!

在别的公司窘境时出击。现在中国发展得最好的两个公司是小米、华为。而在智能手机刚开始竞争的时候,任正非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永远不动摇”,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任正非把客户在通信业务这一块看的太重,占比76%,而小米当时专心攻克手机这一块,当时小米当时出货量只有智能机的37%,盈利却是华为的60%。华为的窘境就是看不到盈利点,只是表面的KPl做得很好,后面小米一直追上来,现在小米是即将的世界500强。

工业时代思维转变成互联网思维。你以为你的对手是你身边的朋友,跟你争着班级前三名,但是你的敌人是这个时代。在未来十年不再是农耕民族的舒适期,而是游牧民族时代,哪里水草好,就往哪里迁移。工业时代靠的是大刀长矛,互联网需要的洋枪洋炮。工业时代靠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互联网思维是有选择性,有区别性去想。

综上,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机会的,区别的是你是哪一种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