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字中皆有记载九重天,第一次坐飞机时,也惊叹于古人怎知天上有天的神奇。
在许多古代文献里提及的九重天,其中《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概述九重天的构造令人称奇。那时科学仪器不发达,怎知宇宙中的金星、火星、水星、土星、木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岂不就是九重天的方位?(只在猜测)
国外但丁《神曲》也写九重天,为各不同等级灵魂之属地。
看科技探索外星球时,不由会想,是否各个星球里的景物被一层一层的迷幕所覆盖掩护?正如,坐飞机时透过一层一层的白云往下看地球的风貌。
许多时候,不能用固有的知识限制了思维的拓展。所疑惑的,也有存在的理由。世间无奇不有,宇宙更是如此。
在文化艺术、健身等方面,甚至人生,都需自己摸索,既使是智者,也只能听其言语,再作判断,真正适用自己的只有自心知道。
顺其自然,也要顺其自心,方合大道。有时的无心而为,过后看仍是冥冥中在安排。
想到这,也巧看到此句话: 万事万物都以自己的道而存在,所以少去否认 多去学习,去建立自己的道,完善自己的道,传播自己的道,丰富世间的智慧文明。
继续循内心文字这条道。愈往前愈发现文字的神奇,好似连接着生命与整个同存的宇宙世界。
有时看网络信息,觉得国家在网络督管上,应着重文化、科技、艺术、文明传统等正能量的信息,消除不必要的社会嘈杂信息,促进社会良好的发展。要知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道理,许多人们需要正面的引导。
很久未曾感受小时在传统节日中感受的每个节日特有的文化热闹氛围。元宵节游灯会,猜灯谜、做元宵;中秋节,炮竹震天,击鼓赛龙舟; 过年,邻里乡亲清晨送甜枣汤圆,除夕夜守岁、拜神;等等一些很令人怀念的传统习俗,现在已似乎成了历史画面。
还有老一辈的风俗与文化传承,似乎到我们这一代就将消失,也不知如何学,社会已没有了这样的氛围。遗失的这些人类文明传承,社会应当从现在起要努力找回、拾起、继续传承下去。
父母那一代仍是朴实的一代,勤劳、正直、善良、有敬畏心,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一时代的质朴。而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正是在经济快速发展,金钱冲击,失去信仰的社会中摸爬滚打,寻找并建立自己的信仰与心灵家园。
金钱至上的社会似乎充满了陷井,负面、娱乐性质的信息导致人心涣散、腐化,就连看似干净的学校、文化团体及宗教也未能幸免,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对这一社会的迷茫中。社会应负有这一责任,共同将人类隐藏的真、善、美找回,传播,将社会人心引导向好的一面。
从一开始相信世间的一切,到慢慢否认、不相信世间一切,再到现在建立起自己相信的世界观。
从学知识文明伊始,抱着对世界的虔诚,到逐步接触世俗社会,其间多有对世界的怀疑与愤怒,再到如今,建设自己的世界观,又恢复对世界一切的认知,逐步柔软与期许,每个人都在成长中,包括社会与整个世界。
看到两段话,所谓修行就是,完善自己的思维行为与万物相和谐,最后达到包容万物,明白万物又不为万物所动所执,做到身在事中,心在事外的超然境界。
人们的人生都在随时潮往前走,而我的人生正一步步往回走,做回小孩。
回首过往,事过境迁,一幕幕留在时光文字里。带着释怀的微笑与不舍随时光倒流,是的,愿随时光倒流,回到小时状态与心境。大人的世界太冗杂,而我只想相对简单与轻松点。
又则,当执则执,该放就放,修行就是让自己的身、语、意合于道。
放下是最大的智慧,但也要因缘俱合。放下一物,另一物又起,一生都在修炼中。无论智者如何说,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心来活着,用心感受,用心生活,成就一段生命的影像,在影像中自己要好好的。
唯见真挚的笑容,才见人类的可爱。那其它生灵的笑容是怎样的呢?比如柳树、比如小猫…
其实,我的世界很简单,也想要很简单。不必接触多,感兴趣的事情懂一点点就好,就像哈尔所说,可让自己自在充实地活着就足矣,书与简单的食物,还有爱,就足矣。
再读《庄子諵譁》,发现上次说的那位只看天,不看人的天文老先生在这本书中,而非在《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里,把他放错书屋,改过来,因为他最欣赏《庄子》。
无意间读到这首咏梅词,觉得入眼,摘下。霜天晓角 梅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驿寄梅花的典故很浪漫,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现在还流行寄信,也会在信中放入春夏秋冬的花儿。
记录一段有感文字: 喜欢一个人,有时不用靠太近,远远地看着,心生欢喜,如有一朵小花,在心中缓缓盛开,是低头莞尔的羞涩,是抬头看天空的晴朗。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与之灵魂相契的人,陪伴、温暖、牵挂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一世间,都是为了等待这样一人,不早不晚相遇,然后情牵一生。
也许,现今的人们都有这样美好的愿望吧。
只有经历了黑暗的时期,才觉光明、清明的可贵。
看了一些深奥复杂的智慧文字,还是觉得简单明了的智慧文字好一点,利于传播,利于不同人们心灵的接受。
智慧皆好,却在菩提树下一圈又一圈转悠徘徊,想必大多数人们都是如此。
生在凡尘,感受体悟着凡尘中的一切,但较之,似鱼儿,浮游其间。
在沉浮间记录时光中的思绪。
备注: 此篇整理于一九年三月初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