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需要有成就感的,但由于天资能力不同,后天努力差异及客观条件悬殊,导致彼此殊异。身为父母亲,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表现较差子女的感受,避免无谓比较,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伤害,而产生挫折感。
强强带着成绩单回家,悄悄地走进房里。妈妈知道了状况,耐心等到强强独处时才对强强说:“乖孩子,你的成绩单不要妈妈签名吗?”强强才慢吞吞的把成绩单拿出来。妈妈看了看,签完名,然后说:“妈妈很高兴你喜欢语文和社会(中等成绩),这些科目很有趣吧!”强强很难过地说:“姐姐每一门都90多分,我却有几门不及格”,“你是不是很姐姐一样优秀并不重要,有一天你会领悟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发现自己比现在进步多了!”
强强成绩不如姐姐,妈妈尽可能减少给他比较的打击,这种适时鼓励可以激励强强用功,直到强强很有把握得到中等成绩后,他会进一步认为:“我再努力一点可能会得到更好成绩”,因此妈妈的激励便成为导引强强更进步的明灯。
类似的,我们可以运用在功课作业的很多方面。比如,孩子回家后快速把功课做完了,我们准许孩子看点动画片,那么孩子赶快做功课的行为会加强;孩子做完功课后主动练习钢琴,我们夸孩子越弹越好,那么孩子以后谈钢琴的机会就会增加;孩子无聊没有事情做就翻阅书本,我们说孩子聪明知道自己读书,那么看书的行为就会强化;写完功课,孩子主动整理书桌,我们夸奖孩子“整理得那么干净,真了不起!”,那么孩子整理书桌的行为会增多。
我们需要认识的一点是:肯定孩子自我意识,避免无谓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