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点现象
有个说法,叫习惯养成21天。说任何行为只要努力保持21天,就会形成你的新习惯。
而对我而言,我有个意志力控制“3个月节点现象”。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曾经针对我的成长规律进行过总结:不管是运动也好、学习也好、减肥也好,3个月是我能调用意志力控制的最长周期。
3个月,对我来讲,是个坎。
每次过了3个月,我就会明显感觉:我的意志力开始进入削弱状态,然后好像所有在之前3个月内被压抑的欲望就会纷纷喷薄而出、绝地反击。
可能是大脑也意识到了,现在的我,思维结界有了一个突破口,是突破的最佳时机。
整个情况有点类似镇妖塔。
虽然把欲望、负面情绪等等同于妖怪不太对,因为他们永远不是我们的对立面,而也是大脑思维的产物。
但用镇妖塔来进行类比,可以更方便的传递理解我的大脑的思维状态。
在我意志力足够强大的时候,所有的妖怪(欲望、负面情绪等)都被妥妥的压制住,很老实。
所以,生活规律、自由向上。
可是,三个月期限一到,某个月圆之夜,我的意志力到达极限,所有欲望,比如消费欲望、懒惰欲望、贪吃欲望等等,甚至连一些负面情绪也开始全面卷土重来。
如果再恰好遇到一个巧合的时机,比如忙、累或者其他突发紧急情况,那简直就是开启了一个转折按钮:以往规律的生活开始脱轨,有点摇摇欲坠想要回到老路上的冲动。
二、案例明证
这次也一样,三个月的节点又到了。
而契机就是双十一,也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开关。
刚开始,我确实是因为刚需需求而进行理性消费。
可是,伴随着半夜0点的付款,先是打破了我的早睡模式。
为了等待半夜十二点付款,我开始刷起了手机,然后不知不觉中就开启了疯狂采购模式,开始买一些非必需品。
慢慢的,情况愈演愈烈,我逐渐上升到了囤货模式。
虽然,我仍然维持早起,但是晚睡早起带来的是白天精力的不足,整个人的状态开始不对。
再加上,最近为了要梳理提升工作上的整体思路, 我中断了《自学是门手艺》的每日阅读输出计划,而是把时间精力都放在《营销5.0》的阅读内化上。
综合来说,相当于我原来的生活规律完全打乱,进入了一个混乱周期。
而混乱会引发另一个混乱。
终于,人性战胜了理性。
我开始了购物、晚睡、开吃等不健康的堕落状态。
三、自我梳理
这场混乱持续了一个星期。
然后我意识到情况有点脱轨,及时刹车,开始自我梳理与反思。
到底为什么,我会有这个“三个月节点”?
归根结底,是基于一种补偿心理,或者说是自我奖励机制。
我认为,过去的三个月,自己非常努力,所以,我理应获得短暂放纵的权利。
这是我作为人,顺应人性所应获得的一点点奖励。
所以,才有了冲动消费、偷懒、熬夜,这些表面看起来很“爽"的行为。
这是我内心深处没有说出口的很隐秘的想法。
原来,我内心深处是这么看待自己的努力和成长的。
不是把努力和成长本身当做奖励,而是把自律当成了苦差事,把“放纵”当奖励。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就是学雷锋做好事。
我们做好事是为了谁?
如果你做了好事,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表扬,你还会做好事吗?
回到我自身上来说,如果单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学习、成长、自律一定是苦的,一定是反人性的。
怎么才能把这种反人性的事情,当成是对我自身的奖励呢?
这还是元认知的升级操作。
我相信,一定是有人能做到的。把自律当本能,把成长本身当奖赏。
可平凡如我,我的认知还达不到这种收发自如的状态。
当下来讲,我觉得自律就是我动用意志力下的强制行为,是我的KPI。
如果我KPI完成的很好,公司(大脑)不发奖金或者提成,我下阶段的KPI还还有意愿去努力吗?
可能公司会说:你在完成KPI的过程中,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啊, 这本身就是一件价值大于奖金的事情啊。
So what?
成长是我努力的附加值,但是物质奖励也是我应得的权利啊。
我两手都想要,不行吗?
行,而且是必须给!
因为在认知不到位的时候(这个认知必须是发自心底的真正认同,被强迫的认知不是真正的认知),在我的大脑升级为新的系统之前,我能做的就是适当的妥协。
只能靠激励。
因为如果你不给激励反馈,结果很可能就是它会自己去找“奖励”。而它找的奖励手段可能比你直接给更麻烦。
比如偷懒、比如大吃特吃、比如我再困我也不睡等等。
所以,索性主动点给奖励,省得它乱来。
四、制定规矩
那,如何设置这个KPI奖励呢?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
针对我的时间节点,以后每隔3个月,如果这期间我确实表现良好,成长值UP UP,一定要奖励自己一点什么。
可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非刚需物品,
可以是一个偷懒不看书、不做饭、不健身的假期,
也可以是个通宵不睡的夜晚。
总之,主动给奖励,安抚我大脑中的那个”黑马“,坚决不能把决定权交给它。
它的信马由缰带来的损失,可能比我主动给的大多了。
而且,这样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时时强调:
“我才是甲方,你要听我的!”
我才是我的主人。
拗口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