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你总是一遍一遍把玩你的剑,长长的慨叹在空气中悠悠地回荡,有无奈,有痛苦,有伤心,更有那不可说的满腔幽愤。你的身子在灯下孤独地晃动,拉出长长的影子,投映在四边的墙上,显得那么落寞苍老。
我望着你的背影,忍不住清泪潸然,再次打开你的故事,走近你,除了钦佩敬仰,还有深深的懊悔与惭愧。
近日读你的词,读关于你的文字与故事,越看越觉得我实在是太浅薄太无知!越发觉得我欠前辈一个道歉。
曾经的我只迷恋苏轼,只崇拜苏轼,讲你的词时还总爱跟学生说大家把“苏辛”并列实在不公平,辛弃疾的词怎么能跟苏轼比?苏东坡的词总是举重若轻,自然流畅,读起来一点儿也不“隔”,而辛弃疾总是好绕远,好掉书袋,表达很吃力,很笨拙。现在想想真是汗颜。
当年只因为我熟悉苏轼的诗词,苏轼的故事,对你的人你的词都很少研究,我却不知深浅地那样对您妄加评论,实在是太可笑了。
今天读到梁衡写的关于你的文章,我愈发惭愧了,心里很是不安又惭愧。
越熟悉你越让我羞惭得脸上热辣辣地发烫,你一个人带五十余人直入数万敌军营中取叛徒首级速战速决之迅疾一点儿也不逊于关羽温酒斩华雄之迅捷;你为政理事举重若轻,雷厉风行,干练从容;你有勇有谋,军事才能鲜有其比,你满腔爱国热情,收复失地是你一生的梦想,可是你的一生却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我读到梁衡老师笔下关于你的故事时,我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翻腾。尤其是这一段文字让我更深切地读懂了你为什么那么爱掉书袋,为什么那么孤独愤懑。
“你曾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你的胸中、你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你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你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你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因此,梁衡老师如此感慨评价说,“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文韬武略你样样精通,才华盖世却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哀怨与幽愤又怎能诉得完说得清啊?难怪你会感慨:“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可怜白发生”的哀怨幽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情味啊?!
我一篇一篇读你的故事,读你的诗词,越是熟悉你,越是钦佩敬仰,越是遗憾愧疚,越是感动不已。历史在前行的途中正是因为有前辈这样的脊梁支撑才有了它的厚重与能量,前辈的坚守与执着也让我们后人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