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320
正文
今天工作有些累,我的计划是今年能够有一些成果出来,虽然时间是比较紧迫的,但是我还是打算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保持一种 “松弛感”,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比较舒服,同时在写代码和写小说的过程中,如果太紧张,那么啥也搞不出来,我已经尝试很多次了,同时如果 over work 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没办法保证质量,我有一种感觉,就是认真创作的过程中(包括写程序,写小说等),时间过的很快,可能是容易进入心流,反而比如说 “开车” 或者 “打扫卫生” 就很难进入心流。
还是赶快来开始今天的写作吧。
昨天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司的人员配置,大概说到了几个 co-founder 以及一些员工,founder 里有一个是管技术的,一个是管运营的,也就是管理好几位编辑,其次还有一个投资客应该是管商务的,还有一个 founder 是管理人事相关工作的,分工还是挺好的,小微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敏捷,小即是缺陷其实也是优势,不过是否能做出好产品,产生化学反应,在市场上博得地位,拿到收入,就很难说了。
现在着重说一下公司的产品吧,上一篇简单有提到一个应用,这个应用是那个壁纸应用,这个应用是在我来之前就已经开发基本完成了的,并且有几位编辑是专门在为这个壁纸应用做工作,简单来说,编辑的工作就是到网上到处找比较漂亮的图片,然后剪切成 iphone 的分辨率,最后传到后台上。这个壁纸应用靠广告联盟的收入貌似给公司带来了一些盈利,据口头说貌似 “赚大发了”,这句话来源于一名资深员工,当然信与不信就是智者见智了。
我的工作不是围绕这个 APP 展开的,而是围绕另外一个,不过我想多写一点关于这个项目的技术细节,因为我想要完整的记录,并且为现在自己做产品提供一个思维模型。
这个 APP 的 iOS 端自然是用 Apple 的那套东西写的了,我对 xcode 上的那套技术架构并不是很熟悉,我只在 gcc 上通过 llvm 学过几天 objc 的语法,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不多说了。后端上可以多说几句,这个壁纸应用的后端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 cms,这个 cms 用了一个现成的东西来做,那就是 red(和谐)dit 了。
最早的时候 red(和谐)dit 还貌似没有成为现在这样的规模,这套应用貌似是在一个孵化器做出来,好像和马斯克还有点啥关系,具体的不记得了,也没去找资料,大概就是这么回事,貌似是从 hacker news 的那个孵化器,也就是 y-combinator 出来的,不管它是谁孵化的,反正这个系统就是一个 cms,并且使用了一个现在早已没人用的框架来写的,那就是 “pylons” 了,这个框架现在已经没啥人用了,不知道是否在更新,这个框架属于 python 2 时代的一个比较好的框架,其次就是 django 了,django 也是从 python 2 的时候就开始流行了。
django 到现在都还很流行,我最近就在写一个 django 的应用呢,公司的壁纸应用的后台,就是魔改了这个使用 pylons 写的 reddit 项目,由于 reddit 本身并不是一个内容管理的软件,所以进行了一些修改,改完之后就直接使用了。据某位编辑所说,这个后台很难用,学了好久才学会。
其实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用 wordpress 来做 cms,我在公司说过这个事,自然被喷了,被喷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喜欢 php,php 还是需要被正名的啊,我也不敢说我喜欢 php,因为怕被喷。
我认为应用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要说完全创新的东西,完全没任何人做过的,实现过的功能,是很少很少的,大部分都有一个大致的解决方案,找到这个方案,然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随着项目进行,然后改进,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妥善的方法吧。
这个项目说完了,然后说一下我接触的这个项目吧。
我在那两个月的实习期里,就是围绕这个项目展开的,当然核心的东西并不让我动,我也没看过代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实现的,具体使用什么技术,什么语言,咱啥也不知道,我只负责处理一些比较次要的功能,也就是 “辅助性” 的功能,这些功能交给实习生来做,比较妥善,因为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不好就当没做,也不是很要紧。同时实习生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
如果当初可以把代码权限开放给我那就好了,估计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真实可惜了呀。公司自然也不会这么信任实习生的。
简单说一下这个产品的功能吧, APP 的名字我就不说了,估计有玩家会记得这个产品也说不定,这个 APP 的功能很简单,不过要从这个 APP 的由来说起。
最早的时候 app store 的充值不是很方便,需要带 visa 标志的 信用(和谐)卡,就是可以美元结算的那种,或者是万事达的卡,总的来说就是充值不方便,当然也可以买礼品卡,或者找代充,其次就是 app store 上的 app 很多比较好的都是收费的,最便宜的是 0.9 美元还是多少来着,总之就是需要花钱买。
国内的用户习惯就是,不喜欢花钱,也不会花钱买,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知识,比如软件,大家都觉得不值得,其实我认为这才是最贵的东西呢,有些事就是国内和国外是反着来的,所以现在做应用必须做 app store,没啥选择了,并且必须做欧美,玩命搞欧美。
app store 的软件通常需要花钱买,但是偶尔处于营销等目的,也会限时打折,或者限时免费,在某一段的时间段里,可以有机会免费得到这个 app。
所以呢,公司就做了这么一个 app,后端是一个爬虫,抓取 app store 的应用,ios 端是一个展示界面,在 app 界面上,你可以关注你感兴趣的软件,等到它限免了,会给你发一条推送,收到推送就可以免费得到这个软件了。
公司做的这个限免的 app,核心功能不用说了,自然是一个爬虫,需要不停的抓取 app store 的页面,并且进行对比,比如没限免的时候是有标价的,限免了的话在抓取到的 html 当中,会有所不同。以此来对比某个应用是否处于限免状态。
这个东西也是靠顶部广告盈利,其次就是,公司把这个 app,做成了一个类似于垂直社区的东西,app 里面可以关注某个 app store 上的软件,也可以进入一个类似于论坛的页面里,在里面可以发帖,可以跟帖,可以版聊等等,这样等于是增加了用户黏度,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个东西了,今天介绍了我所参与的产品的状况,明天继续写,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