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生活里,总有些难题,像横亘在眼前的山丘,看似不高,攀爬起来却异常艰难。
于我而言,上周与妈妈关于留下猫咪的那场“战役”,便是这样一座难以翻越的小山丘 ,过程中的每一次拉扯、每一句对话,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爱与坚持的重量,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妈妈之间复杂而又深厚的情感纽带。
妈妈对家里养猫咪这件事一直颇有微词。猫咪爱掉毛,家里到处都是猫毛的影子;猫咪身上的气味,让她觉得家里总是不太清爽;它还时不时偷吃,把垃圾桶翻得乱七八糟,最让妈妈难以接受的是,猫咪还喜欢上床。她总是担心猫咪身上的细菌会感染孩子,危及家人健康。
基于这些原因,妈妈对猫咪的反感日益加深,甚至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把猫咪送走,要么她回老家。
我当然不同意,这一来,家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妈妈每天都故意给我脸色看,对猫咪也是凶巴巴的,又是骂,又是赶,还做出要打的样子。我从小就特别怕妈妈,只要她脸色一沉,我就胆战心惊,哪怕现在已经成年,这种恐惧依然如影随形。所以,要我当面和妈妈争取留下猫咪,实在是难如登天。那段时间,我选择拖着,不说话、不回应、不行动,用沉默来对抗。
可妈妈没有就此罢休,她找来了爸爸和姐姐当说客。姐姐比较委婉,只是点到为止,但爸爸的电话却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劝我把猫送走。
实在拖不下去了,我心想,总得为猫咪们争取一下吧,要是什么都不做就把它们送走,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于是,我决定主动和妈妈谈谈。
我先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和猫咪相处的点点滴滴,倾诉了猫咪给予我的情感慰藉,想以此打动妈妈。我把文章发给她,还告诉她中午回去和她聊聊。没想到,妈妈看了文章后更生气了,又打电话给爸爸,让他继续劝我。当时我正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在上班时间打来电话,我只能匆匆挂断。
到了中午,到了原定谈话的时间,我却打起了退堂鼓,给妈妈发信息说这两天太忙,没精力谈,想改到周末。
吃完饭,看到食堂有好多好菜,倒掉怪可惜的,我就打包了。想着放车上不合适,还是送回家吧,正好我也好几天没洗头了,就打算中午回家一趟,心里想着回去不聊猫咪的事也没事。
回到家,洗好头正在吹头发的时候,七姑娘给我发信息加油打气,工作上一个让我纠结许久的问题也恰好得到了解决。在这样的氛围下,我觉得不能再逃避了,还是要跟妈妈聊一聊。
我没有打草稿,也没想好怎么说,甚至毫无思路,但七姑娘说:“你只表达感受,不必在意结果。”于是,吹干头发后,我鼓起勇气走进妈妈的房间。
妈妈正半躺在床上,窝在被窝里,看起来状态很差,病恹恹的,看到她这样,我的心里一阵难受。我坐在床边,不敢直视妈妈的脸,眼睛看向旁边的墙面,酝酿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妈,我特别怕你,一直不敢跟你商量事儿。要是不认同你的观点,我也不敢说出来,当面不回应,背后却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做,心里又特别不安,就怕你知道后生气。”我跟她坦白了自己这种畏惧权威的心理,说这不仅让我胆小懦弱,还影响到了我的工作,我很想改变,所以才请她过来,希望能克服这个问题。
妈妈一开始很生气,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让我心里一紧:“我有什么好怕的?我打过你、掐过你,还是能吃了你?我说话声音大,这改不了。对自己的娘还怕什么,有话就直说……”
我心里明白,可这从小养成的习惯,哪能轻易改掉呢?我跟妈妈解释,只要看到她脸色不好,我就不由自主地害怕,别人一对我凶,我就不敢吭声了。
妈妈紧接着说:“你要我留下来,猫咪就得送走,来之前我就跟你说清楚了。之前答应得好好的,结果呢?说话不算数。昨天还说同意送猫,我都和诗诗说好了,她也同意了,结果原来是你舍不得。你说的话到底还算不算数?我身体本来就不好,天天待在这屋里,被猫熏得够呛。你看我什么时候在客厅待过?我只能躲在这小房间里,都快闷死了。你要是想让我早点死,就接着养。”
这一番话下来,我几乎插不上嘴,完全被妈妈的节奏带着走,最后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第一次和妈妈交涉,以惨败告终。幸好有七姑娘在背后支持我,在妈妈那儿受了委屈,七姑娘马上打来电话安慰我。至于七姑娘是怎么帮我“疗伤”的,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