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一天是劳动节,放假。总觉得是个好兆头,因为是个可以开始某样习惯的日子(虽然任何一天都可以:),可以适当总结总结过去,看看有哪些经验可以吸取,好指导指导将来,有些积极的变化。毕竟自己的经历最有效,靠自己去改善最靠谱。
劳动节除了放假,有许多自己的时间以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Google和百度着两个搜索引擎的首页logo的变化,两者的差别真是不言而喻啊,怪不得说Google和百度不是一个量级,原来不仅体现在搜索上,在细节设计上也能看出。生活中到处能找到设计的优秀范例,关键就在于发现与收集的意识,创意真是一个让你生活白变得有趣的东西。
回到劳动节本身,除了上面Google给我带来有趣的变化外,直接引发我想写写这篇文章的是因为周帅的一条微博,如下图:
@填格:教士雅克.徳.維特里說:「不勞動者不得食!」《聖經》誇獎手藝人的勞動,贊美圖拜勒乾河的鐵匠之子;但該隱式種田人卻是被詛咒的。所以,勞動也分等級~哈哈~[嘻嘻]
@雾凇翔:世人都知劳动有合同这回事,所以大多数人也就为契约条款所绑定,以各司其职来履行公共责任。而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自由却往往不是依靠在岗位上歌功颂德来实现的,真正崇尚工作热爱劳动的民众相对来讲少之又少~崇尚唯钱财与休息日不可辜负
@李大山与形而上:嗯,劳动节的起源本身就不是赞颂劳动,而是争取劳工休息。。这一点与其他节日设置的初衷相当不同
“用不劳动来荣耀劳动”,讲得应该就是劳动节放假,大家集体不劳动了,百科上说劳动节目的是为了庆祝劳动阶级对社会和经济所作的贡献。也对,为劳动者争取休息的权利也没什么不妥,平日辛苦劳动,工作学习,为的不就是放假了能休息休息,或者去消费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嘛。当然还是有人主动被动地在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去工作的,像医生一般休息不了,而在商人眼里节假日反而是他们的机会来了,相应的,会有一部分员工会追求节假日的老板的双倍三倍工资而牺牲假期来工作,感觉这都挺自然的,虽然与节日的设定目的相反。不过大部分人还都是放假休息的,毕竟是3天假期的“小黄金周”嘛。
回顾自己过去的劳动节(好像没啥好回顾的-_-#),好像都与玩乐无关啊,尤其是在初三到高三这四年,放假了可能就在被学习与作业占据,并且好像也没想象中那么投入和完成得那么好。不过昨天我能自豪地说了做作业做了一天,断断续续加起来有6个半小时,真不知哪来的毅力。我想是因为我远离了课堂挺久,距离产生美,又想证明自己不去上课也能完成得好好的,作业又是两张卷子,感觉挺有价值。总之学习学得投入,感觉也是一种享受,(唉,时间多得只能花在做作业上的失常者╮(╯▽╰)╭),不过起码比去上无聊课来的有意义。
另外就是这学期有一周是劳动周,不用上课,就是全班组队去帮清洁阿姨扫学校的落叶,感觉也挺轻松,用意大概就是放下手头的学习去体会一下劳动者的辛苦吧,顺便也团队合作分工了一番。刚开始扫地那会感觉挺无聊,后来扫完还真是挺无聊的,要不是有大家在一起扫,我可能就忍受不了了。体会就是体力劳动虽然值得尊敬,他们虽然辛苦啊,但是可替代性也太高了,价值也没有那么大。那周除了扫地,其他时间好像都拿来看电影了,印象挺深刻(突然发现不用上课的日子印象都挺不错(*^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