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六一
认清现实,不能过节的我很好奇
古时候小学生们有么有儿童节?
百度很直接的告诉我,有!有两个!
“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专门给儿童设置的节日,不过在某些节日里,儿童们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节日游戏。”
这里说的某些节日,指的是上巳节和端午节。
行行行,两个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求知欲旺盛的我又产生了一个问题
他们那时候过节放假没有王者农药玩,还能干嘛?
上巳(sì)节其实和小孩子的关系性并不大,但他们在这一天能自由玩耍。最早的是上巳(sì)节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即在河边由女巫举行仪为大家祛病消灾。而在后期逐渐演变成一个大家出门踏青的活动。例如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便会在这个出门团建,玩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除此之外,也有男男女女在这一天相互物色自己的对象,倘若大家相互对眼了,说不准还会芍药定情。
而孩子们则在这样的节日里就自由自在的玩水、野炊、捕蝴蝶、放风筝……
端午节则相对和小孩子们的关系性更大一点,古代有一项习俗叫做“躲端午”。
到了农历的五月,也就意味着酷暑将临,瘟疮蔓延。因此在古人的意识中,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当日将尚且年幼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端午”。
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们有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往往过得十分快活,潇洒得很。久而久之,端午就逐渐演变为古时的儿童节了。
在这一天,小孩子们除了戴香囊,缠绕五色线等,还有一个经典的游戏活动——斗草!
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
所谓武斗,即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比如,你报“美人蕉”,我出“君子兰”;“狗尾草”对“鸡冠花”。
在文斗游戏中,对参与者的博物学知识和文学素养有门槛,因此吸引了除了小孩子,还有一堆文人参与斗草。
然而,斗草游戏早已退出时下端午节的舞台,儿童们再也找不到斗草的乐趣。但总有一天,人们会回归,走出冰凉的钢筋水泥丛林,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接近诗歌、美、浪漫和爱,找到生活真正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