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传统成功学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大多数实现目标的建议都是显而易见且无用的。每个人都能更好地达到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制订一个计划,包括如何制定目标,如何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三个方面,这三方面都同样重要。
如何制定目标?
首先,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拿我朋友小何的例子来说,她想减肥,可以把目标制定为“在一个月内减重10斤”。目标具体明确有两个好处,第一,保证我们不迷失方向。如果奋斗目标不明确,人就很容易向疲惫、灰心或无聊妥协。第二,防止我们自欺欺人。因为目标是否达成,一目了然,我们就没有机会欺骗自己。
其次,制定目标要具有挑战性。目标不能设置得过于简单。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人们通常只会把事情做到被要求的程度,而不太会做得更多。过于简单的目标虽然容易达成,但不太可能发挥我们的潜能。而且过于简单的目标不太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
但是目标也不能设置得过高。那种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达成的目标,容易让人灰心、疲惫,最终放弃。
最好的目标就是具体而又有点难度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具有挑战性,能激发斗志,激励我们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
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有两个:
第一个是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制定的目标。一个相信自己数学学得不错的人,他很有可能立志成为一个数学家。而一个认为自己五音不全的人,他不太可能把当音乐家作为自己的目标。
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不仅包括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某种特性(如智力、体魄、个性等)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
认为个人特性是固定不变的,这种观点叫作“实体论”。实体论者过于在乎别人的肯定,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能让自己表现良好的目标,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看上去很聪明。他们会避免太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阻碍改变,忽略发展,难以进步。
认为人的各种特性是可以逐渐改变的,这种观点叫作“渐进论”。渐进论者更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他们把挑战看做获取新技能的机会,他们不惧挑战,也不害怕犯错。因此,“渐进论”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做出更好的选择,发挥更大的潜能。
第二个是环境。大多数人想到制定目标都觉得这是个非常刻意的举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目标都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制定的。环境会对我们的潜意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所有我们接触的东西,包括读到的文字、看到的物件、打交道的人等等,都有可能触发目标的形成。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身材苗条的美女从身旁走过,就会想到要健身。甚至从健身房旁走过就能触发一个人运动的意愿。
刻意选择的目标与潜意识触发的目标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心理学家约翰·巴奇和彼得·戈尔维策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实验者玩电脑版的乡村鱼池游戏,借此观察人们为了集体利益能多大程度地放弃个人利益。游戏开始前,巴奇和戈尔维策让一部分参与者用“助人为乐”、“支持”、“合作”、“公平”和“分享”等词造句。这些词触发了潜意识中的合作目标。结果发现他们和另一部分被明确告知并树立合作目标的参与者放回了同等数目的鱼。
既然环境会对我们的目标实现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环境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比如,我们想减肥,就可以在墙上贴上苗条美女的海报;把健康点心拿到你能看到的地方;把减肥计划用A3纸打印出来放在醒目的地方。总之,让我们的环境中充满目标暗示,就能指望让潜意识辅助我们达到目标。
如何理解自己的目标?
对目标的解释会影响目标的完成。对目标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什么”,它关注的重点是一件事的意义;另一种是“是什么”,它关注的重点是具体行动。比如,“拍vlog”这个目标,用“为什么”方式可以理解为“记录生活,并与他人分享生活”,用“是什么” 方式可以理解为“拿手机拍摄自己的行为”。
这两种理解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种思维方式可能比另一种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用“为什么”方式理解行为能让人精神抖擞、更有动力,因为我们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赋予了价值和新的意义。这种理解方式在我们避免诱惑时特别有效,它能使我们专注于能得到的回报,增强自制力与毅力。
用“是什么”方式思考,能使我们专注于操作细节,特别是我们在做一件困难、生疏或耗时间的事时,这种理解方式让我们清楚每一步该干什么,这样能帮助我们防止拖延。
如何实现目标?
大多数人不能实现目标,不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问题往往出在执行上。为了保证目标最大限度的达成,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行动是最重要的。再好的计划,如果不付诸于行动,就都是空谈。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知道达标需要做什么,但就是无法付诸行动,最后计划也就不了了之。记住,既然决定了那就马上开始,付出行动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点,制定“如果……就”计划。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不做准备,就是在准备失败。制定“如果……就”计划,就是在为目标的实现做准备。
首先我们要决定达标所需的具体步骤;接下来要决定做每个步骤的时间和地点,并做到尽可能详细;然后把上述几步整理成“如果……就”式的陈述,比如,“如果到了晚上八点,我就在我的房间里学习至少2个小时”。把这些写在笔记本里,重复说给自己听,让潜意识记住它。
“如果……就”计划为情景或暗示与既定行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一旦情景或暗示出现,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激活目标,下意识地采取行动。
“如果……就”计划在面对达标路上可能出现的障碍或者是诱惑时同样有效,比如,我们可以制定“如果平日晚上朋友叫我出去玩,我就拒绝,并告诉他们周末见”之类的计划,这样我们就为可能出现的诱惑提早制定了解决对策,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保证我们不偏离达标的轨道。
第三点,锻炼自己的自制肌。对于任何一个目标来说,自制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但其实自制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心理学家发现自制力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锻炼而逐渐强大的。
自制力锻炼就是抵抗那些种驱使你放弃、屈服或怕麻烦的冲动。比如,你要减肥,就需要抵抗甜食的诱惑,你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在一周内不吃任何甜食”。当你达标后,可以把这个计划的周期延长至两周内不吃任何甜食,然后不断延长周期,来达到锻炼自制力的目的。
自制力锻炼在刚开始时会有些困难,慢慢地就会好起来。当我们变强大后,就能接受更多的挑战,对自制力的锻炼也能更上一层楼。
像肌肉会疲劳一样,自制力用多了之后也会有所损耗。为了保护我们的自制力,我们在可控范围内不要同时接受两个以上的挑战;也不要让自己处于充满诱惑的境地,因为在面对诱惑时,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自制力;还有,不要冒无谓的险,如果一件事是妨碍目标实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不去碰它。这样做比开始后再停止要容易,也不需要那么强的意志力。
第四点,保持乐观但绝不盲目乐观。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不切实际的乐观与基于现实的乐观。不切实际的乐观是来源于不在掌控范围内的原因,例如相信自己聪慧过人或是“锦鲤”附身等等。不切实际的乐观者不会为实现目标作出必要的行动,遇到困难便束手无策了。
基于现实的乐观是因事态在掌握之中而产生的信心。基于现实的乐观者很少犯代价重大的错误,他们会使用适当的策略来确保目标的达成。
当我们追求目标时,请确保自己的乐观感受是现实的。
总结一下
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制订一个计划,包括如何制定目标,如何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三个方面。
制定目标要具体且具有一定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和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目标的制定。
对目标的理解有“为什么”和“是什么”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正确的。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想要达成目标,行动是最重要的。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制力非常重要。自制力可以通过训练增强。制定“如果……就”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机会,抵抗诱惑,坚持不懈。保持现实乐观能让我们更容易成功。
最后还要强调一句,不是所有目标都值得至始至终。当目标根本实现不了或者代价太大时,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值得我们追寻的目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