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发微信文章,怀念杨绛先生,看了很有些感慨。
喜欢杨绛先生和钱老的故事,羡慕他们找到了回味一生的彼此。年轻时看过钱老的《围城》,只是那时阅历不够,看得又粗浅,没有看懂。现在偶尔从书架上抽出来随机地翻开一页,总能读半天想半天。
自己出生在孩子比较多的大家庭,又在单位大院里长大,很小就近距离感受过许多财米油盐和不幸的婚姻家庭,因此年轻时就对婚姻生活不敢抱太多幻想,后来个人婚姻也是水到自然、随遇而安了。如此每每看到许多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还是难免有些许遗憾,感觉自己的青春缺少了一些色彩和激情片段。
年轻时,经常读书读到妙处,就会停下来,思考作者如何能写的如此精妙,莫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吗?若不然,怎么会写到读者心里的许多共鸣去了呢?“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每次看到这里,总是想不明白:钱老如此完美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是如何得来如此深刻的感悟的呢?还有杨绛先生孤独地活到105岁,又是如何得来那么多体悟的呢……或许故事总是故事,总是有人看到,有人体会,有人写出来给更多人看吧。对于生活,特别是年轻人是需要多一些色彩、多一些信心的。长大一些,感觉张爱玲是更加深刻了。到了当下这个年纪,更多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很喜欢杨绛先生送给年轻人的十二句话,虽然我已经不年轻了,还是仔细看过了两遍。最后一句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这话是出自国外某诗人的,我想这才是杨绛先生婚姻生活幸福的关键所在吧。对比张爱玲孤独地客死它乡,一周才被人发现……心里总是一抹很灰暗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