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信这首《元日》在很多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稀记得学堂时学习到这首诗的时候,老师详细的解读,那是第一次对“年”有了一些认识。
也从此让这首诗扎根心底,几十年来读过的很多首诗歌,都已经印象模糊,但依旧对这首诗记忆深刻。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去旧岁,在烟花满天迎接新春,拥抱新日子的到来。
百度百科对除夕的定义是: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小时候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是忙着杀鸡宰羊,一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小孩子们也在有样学样的给大人们帮忙。
看花灯,赶庙会,和家人一起挑春联,贴春联,写福字......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嗑,相互诉说着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聊聊往事,其乐融融。过去一整年的辛苦都是为了此刻的欢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长大后,好像年味也渐渐消失了,曾经简单幸福的场景消失了,好像很难再回到那样的场景了,好像曾经的小确幸只能停留在记忆中的过去了。
以前过年才吃得上的美食,如今在饭馆、超市随处可见;曾经总要等到初一拜年才会穿戴的新衣新鞋,如今也变得不再稀罕。反而是我们记忆中简单平凡却最能触动心弦的年味,好像正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淡。
现在过年,只有在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绚烂多彩的烟花散落在天空,才突然意识到,好像又到除夕了......
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回家,今年疫情,很多人选择留在他乡过年,做这些决定的人真的是做出了牺牲的,因为很多人都是一整年的时间都在外地,只盼望过年的几天回家和留守在老家的父母,孩子相聚。
在外地工作,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想到家人心就会很温暖,对我来说,过年就是和家人聚会的日子,没事和家人聊聊天,谈谈心,或是只是无言的默默陪伴在身边,静静的呆着,就已经很美好。
身边朋友经常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每次过年回家都被追问工作,打听工资,父母亲戚催婚,张罗着相亲......被家人和邻居,亲戚及他人的攀比,过年回家真的很没有意义。
虽然事实确实如此,但这些真的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回家过年的理由。对家人来说,最好的成功是感恩,最好的感恩是陪伴。
可能儿时的过年场景再也不会有了,有着特殊意义的仪式感的年可能渐渐消失,但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人团圆的渴望,心与心的交流,亲人之间情感的碰撞传递就是最幸福,最有意义的年味。
希望我们在找寻年味的同时,不要忘记感恩,最幸福的年味就藏在与家人的相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