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们经常聊天。
至于说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朋友,我也有点纳闷,我们的性格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K在大部分时刻都是激情饱满,干劲十足,处于任何场合都是吸引他人眼球的存在;而我大多数时候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多说一句话都会抽空我全身的力气。良材和朽木,大概可以很好的形容K和我了。不过我从没有因为我俩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感到自卑,K在我面前也从不表现一丁点儿优越感。我们仅有一个共同点——爱看书,可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并不足以证明什么,以至于经常有人问我:“喂,你怎么会认识K?”那语气和眼神分明是在赤裸裸地向我传递一个信息:你这样的人怎么会和K那样的人成为朋友?通常我会说“我们本来就认识”,便低头看书,不再理会他们。
我们的聊天,通常都是K一个人娓娓而谈,而我则默不作声,安静的聆听,偶尔会附和一两句。交谈的内容则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时事政治无所不包,可谓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谈论最多的当然是人生和理想了。哦,差点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吹牛,对于这点,K和我都心知肚明,不过从不承认。如今我们进入了不同的大学,空闲时间多了,却很少聊天,网上吹牛的感觉总是不够尽兴。在第一个假期间,我们举行了多次会晤,交换了大学生活的感受,我本以为K的大学生活肯定丰富多彩,却没想到和我的是如此相似。
“喂,你这个学期过得咋样?”刚见面K就问出了这个老套的问题。
“不咋样。”
“不咋样是咋样?”K似乎天生就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并没有回答他,等着他的下一个问题。
“很无聊是吧?我也是感到非常无聊,特别是刚开学那段时间,先是军训,接着又是乱七八糟的各种活动,整天累的死去活来,却不知道干了些啥事。与我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从没有这么迷茫过!”果然,K一股脑把苦水都吐了出来。我点头表示同意。
“你们学校的环境怎么样?”K问道。
“环境?呵,八人间宿舍,公共大阳台,教学楼很有历史感(比较破旧),空气质量全国突出。”我把早就重复过好多遍的评价念了出来。
“哈哈哈,哈哈·······”K捂着肚子笑了好一会儿,然后直起腰,不无得意地说:“这样看来我们学校还不错嘛!你要振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振作!哈哈哈······”
我懒得理他。
“哎,对了,你参加团委和学生会之类的了吗?”
“不感兴趣。”
“我就知道问了也白问,不过你想不想知道我的情况?”说完也没征求我“想不想”的意见,接着说:“我团委和学生会都面试了,结果你猜怎么着?竟然都没选上!哈哈哈!不过现在也乐得自在,得亏没选上。”
“哦?”K这块“良材”没被选上倒是令我挺意外。
“唉,不提了!”不过他还是提了出来,“我先在学生会面试,人挺多的。那几个学长学姐问我,‘你为什么要加入学生会?’我回答道‘我想体验一下,看看是什么感觉!’当时看他们的眼神我就知道凉了。其他同学上去都是说‘我想要为同学们服务’、‘我相信加入学生会能够提升我的能力’之类的,还有一哥们更绝,说‘我想帮学长和学姐分担重任’,结果他们都入选了,你说这气不气,我不就说了句实话么?
“过了几天我又去团委面试,这次我学聪明了,进去之后不等他们发问,在自我介绍时就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同学们服务的愿望,和积极配合大家,鞠躬尽瘁的态度,与此同时还坦露了自己想要成为众位精英分子中的一员的决心。感觉聊得挺开心。巧就巧在我说我爱看书,其中一个学姐就问我对他们团委发布的某个期刊有什么看法。那个期刊用超过一半的页数刊登一些赛事的策划方案,只有最后寥寥数页有文章可看,你说这不是浪费吗?于是我就如实说了。那学姐似乎有点不满,问我‘如果要你弄你打算怎么弄?那些策划是必须的。’我说我会把没用的东西都删了,用来刊登一些优秀文章,至于策划,有需要可以来我们团委拿,没必要浪费那么多纸张。面试结束后我感觉还挺良好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再次光荣的被刷了。”
“哈哈哈······”饶是淡定如我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还真是K的作风呀,中学上课时他就经常和老师争论,把老师气得面红耳赤。
K也跟着苦笑了一会,又强做镇定道:“不提了,不提了!现在想想得亏没加入,不然得浪费多少时间,就我这样的‘无业游民’还被两大机构吆五喝六指挥来指挥去的,又是坐场又是搬桌椅,感觉自己就是个廉价劳动力,关键还动不动就闹矛盾,你也知道我这脾气,受不了气,要是‘当官’了那还得了,肯定和上级合不来。”的确,如果说我是一团棉花,任人揉捏既不发声也不走样的话,K就是一条钢尺了,被掰歪之后是会反弹的,还会伤人。
我向来是不大合群的,没想到K上了大学之后竟然也不合群,不过我猜想他大概是卓尔不群吧,而我的不合群则表现为其他人都是鹤,只有我是那只短腿的鸡。
很少有人能让我佩服,但K却不一样,我承认,我曾在许多个瞬间敬佩我的这个朋友,他活的很自由,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而他也恰恰拥有这个资本。我从不喜欢表现自己,但我想那些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人(要么是显示自己的优秀,要么是展现自己与众不同),无非是希望博得别人的眼球罢了。K既优秀又与众不同,但他表现自己不是为了吸引别人目光,而是一种本能,就像金子发光一样,金子本身并不知道,只是看的人觉得太耀眼了。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对我这位朋友的评价似乎太高了,但我知道,K值得这样的评价。不过我从没当面称赞过他,不然他也不会苦着脸说出“有时候在你面前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这样的话了。
我们的聊天总会涉及读书。在K讲完学生会和团委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读书。在我们看来,“读书”和“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学时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同学们学习,我却总是被老师发现低头看小说,于是当众被揭发,又告诫众人:“有些同学不学习,把时间浪费在看些没用的东西上”,接着摇头晃脑,长吁短叹,还不忘给我一个“孺子不可教也”的眼神,留待我慢慢体会。我则是从刚开始的面红耳赤渐渐地进化到面不改色了。每次K一收到我被“抓获”的消息都要嘲笑我一番,他上课也偷看小说,不过作案手段高明,以至于老师们一直认为他是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对我们而言,“学习”已经和“做题”没两样了,所以K常以“爱读书,不爱学习”自诩。
“刚开学那段时间我一本书也没看!”K向我抱怨,“你肯定知道那种感觉,坐立不安,浮躁无比,莫名心烦,就像缺水一样。”
“我也没看。”我当然知道那种感觉了。
“不过好在后来缓了过来,花钱买了几本书,而且还不用藏在课桌底看,好好享受了一番。”说这话时,K长吁一口气,仿佛真的躺在沙发上看书一样。
“嗯,的确比中学好多了。”我们学校也就图书馆差强人意,“我们的图书馆还不错,我借的看了几本书。”
“那岂不是很美?看来你还能在那里生存下去了。哈哈哈······”像我们这样的“臭老九”总是把图书馆当做一所学校的标杆。
“你们的老师怎么样?”K问道。
“很不错,博学,幽默。”
“哇!运气很好嘛,小子!”K以前一直和我说他的中学老师一点也不博学,上课也很无聊,“我的老师也不错,看来你我都‘拨开云雾见天日’了呀!”
我和K的聊天内容大部分是些在他人看来毫无营养的废话,然而我们可以废话连篇却不觉无聊或一言不发却毫不尴尬地一起呆上好长时间,这是我们的习惯,我们自得其乐。
开学之后我和K就没机会畅谈了,我想他或许每天都带着一本书,找个寂静的地方,翻开那本书,要么点头,要么叹气,要么傻笑,要么流泪。或许会有旁人看他一眼,心想这人脑子是不是有点问题,但K已沉浸于书中,到了另一个世界,对这一切毫无知觉。
K总对我说“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偶尔也会把他心血来潮写的一些文字发给我。有次他给我发了一句话:
“曾经千军万马同走独木桥,如今单枪匹马徘徊在十字街头。”
“你自己写的?”我问。
“我复制粘贴的。”K回复道。
······
我总感觉K上大学之后有点变化,却又说不出变化在哪,后来逐渐体会到了:上大学之前我们总是被划分在一个集体中,不用去想自己要做什么,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被裹在集体中前进;上大学之后便不一样了,没有强制划分的集体了,就算一个班的同学也仅是上课或活动时见面,你需要自己选择方向,没有人会推着你走,这时候自我便觉醒了,孤独也来找你了,你躲不掉,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无路可退地走下去。在大学,孤独伴随着每个人,哪怕白天热闹非凡,夜深人静之时,你有没有怅然失神呢?
K的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
谁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