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个忠实的送报员,是内在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信号。我们的大脑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欺骗我们,这在心理学上叫作“合理化”。而情绪却非常忠于我们,它绝不会欺骗我们,它只是忠实地呈现出一个信号,愤怒提醒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领地;悲伤让我们创造空间,疗愈内在创伤;恐惧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小心谨慎;焦虑让我们聚焦未来,未雨绸缪……
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力量,而不是压制它们,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健康,心理状态也会更加健康,生活才会更加幸福。那么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呢?
1.接纳
情绪来时,它也是有任务的,如果你拒绝收下它向你传递的信息,它也会像快递小哥一样,一遍遍反复地干扰你。情绪是来向你传递信息的,你收下它向你传递的信息,它就不会再干扰你了,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接纳,就是允许情绪的出现,有情绪是可以的。
接纳对孩子有效,对大人同样有效。不信请各位读者试试,下次你的朋友、家人或者客户很生气时,你对他说:“你现在看起来很生气啊?我做了什么让你感觉很生气,对吗?”对方通常会说:“是的,你令我很生气!”就算他说“有吗?我哪有生气?我没有”,但你会神奇地发现,对方的气越来越小了,因为他的情绪被你看到了,情绪的任务完成了,它当然功成身退了。
对自己呢?也是一样的。当你感觉到有情绪时,如悲伤,你跟自己说“悲伤是可以的”,让自己在悲伤中待上一会儿,你会发现,悲伤不会再干扰你;如果你感觉到恐惧,你同样可以跟自己说“害怕是可以的”,你会发现自己开始没那么害怕了。其他情绪也一样,只要你接纳它,它的任务完成了,就不会再干扰你了。
2.收下情绪的礼物
情绪是一位信使,它是来给你送信的,你要收下它给你的礼物,并且感谢它,它的任务才会完成。就像快递小哥一样,你签名收下包裹,感谢他,他自然会离开。
愤怒让你保护自己,悲伤提醒你需要成长,恐惧让你做事小心,焦虑让你加倍重视未来……每种情绪都有它的功能,都有它的任务,所以当情绪来时,你先接纳它,然后问它:“你想告诉我什么?
当你自己有情绪时,接纳完情绪后,问你的情绪,它想告诉你什么。你的潜意识也会告诉你很多答案,这些答案里隐藏着丰富的礼物,只是,有时候礼物的包装并不是太漂亮,而且拆起来有点困难,但请你不要放弃,只要你相信里面一定有礼物,你就会用你的方法打开它,直到你收到那份珍贵的礼物为止。
3.一致性表达你的情绪
面对情绪,光有接纳、收下情绪带给我们的礼物这两步还不够,因为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就此结束,这份能量还在,于是有人就会向外攻击,有人会向内压抑,而向外攻击会伤害别人,向内压抑会伤害自己,这都不是一个好方法。最好用“一致性表达”的方式,表达出你的情绪,让情绪能量流动起来。
所谓“一致性表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发展出来的一个方法。一次良好的沟通,通常要考虑三个要素——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境。如果这三个要素都能关注到,沟通就是顺畅的,情绪的能量就会流动起来,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会伤害对方,同时又能使双方共同努力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沟通少考虑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就会造成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误会。
当一个人在沟通中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只关注到自己和情境,他会习惯性地指责对方,这种沟通模式叫“指责”;若一个人在沟通中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只关注到别人和环境,他会习惯性地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沟通模式叫“讨好”;如果一个人在沟通中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又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只关注到情境,也就是焦点只放在事情是否合理上,他的沟通虽然能够做到客观理智,却考虑不到沟通双方的感受,这种沟通模式叫“超理智”;更有甚者,在沟通中同时忽略三个要素,遇到压力时马上转移焦点,逃避压力和责任,这样的沟通模式叫“打岔”。
只有将“自己”“他人”和“情境”三个要素都关注到,情绪的能量才会流动,沟通才能顺畅。
一致性表达”,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情绪时,把它说出来,在说的同时,能照顾别人的感受,又符合当时的环境范畴,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面对情绪时,我们先接纳它,接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礼物,然后用一致性的方法表达它,那么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情绪,对感受的感受都会是“感激”。
当我们能够心怀感激地面对情绪时,我们就能够轻松自如地用一致性的方法与他人相处,用情感与人连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与人沟通。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情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