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超市居然没有买到糯米,粽叶倒有许多。我们家没有人会包粽子,本来准备煮个糯米鸡肉饭应景一下的,得了,放弃,以前老家端午也不包粽子的。
此地粽子情
谁想今天上班倒是收获了一堆粽子呢。
先是好友李博士带了满满一袋子粽子,里面又分了几袋,按每家人口每人两个自己认领。
李博士的婆婆跟来新加坡十余年了,带孩子买洗烧煮十分利落,婆媳家庭关系十分融洽。我们两家曾多次一同出游,见过老太太风采,老太太还学会了做面包和蛋糕,做事快,人也洒脱。碰到时节都会做些应景的带来大家分享。
今日一下拿许多粽子,十分感激。粽子要准备许多料,糯米要浸,煮的时间又长。她家已经有六口人了,这得做多少呀。
更感动的是,因为小儿不吃蘑菇,她们也记着,粽子里没有放香菇。
她包的肉粽子料足味香软糯,又大又实惠一个抵一顿饭了。
我的上司吴又给了我一份,也是六个。拎起来沉沉的情义啊。
她家有两个幼儿园小朋友因为疫情都在家需要照顾,老公朴博士一心在科研上,家里事无巨细都在吴身上。吴还管理着二十几个人的实验室,天天破事儿也一堆。
吴昨天在家做了第一批今天带来了,说先吃着,今年第一次做料不足,肉块小了点。已经预备下了第二批明天补上。有吃不亦乐乎。
只是她的时间很金贵,吃着心里也有些不安,更多的是感动。
两份十二个粽子,沉甸甸地带回家,儿子先一样热了一个,打开后发现上司吴的粽子里有香菇。平时闻着蘑菇味道都恶心的人居然舍不得放弃,只把蘑菇一粒粒挑出来撇我碗里,然后把粽子全吃了,一边吃一边点头。
节日,被人惦记着,收到礼物真是开心;她们亲手制作了如此厚重醇香的美食,感动。
念念家乡情
家里的端午节,妹妹和侄子赶回家了。然后侄子开车载着他们去潜山县的下浒山水库游玩了一番,这对于晕车的老爸老妈来说真难得。
小时候的端午节,妈妈先给我们每个人手腕脚腕系上红毛线,然后一人一个煮鸡蛋,要拿着去水边上吃掉它。
大概是为了平安吉利。
我们那里端午节不包粽子。我们拿新收的小麦磨粉发粑,其实类似馒头。
农历四月底割了麦子,在稻场上铺开,重重叠叠让麦穗挨着排开,晒到中午后,就用连枷鞭打。一家开始,别家也扛着连枷出来加入,往往几个人一起面对面分两排站好,这边一起下那边一起上,啪啪响彻村庄,欢声笑语轻雷动,打了这家转那家。
有了麦粉,妈妈会用自己做的粑母子来发面粉,粑母子相当于酵母。晚上和粉揉好,第二天一早就是满满一盆了。
家里都有一个竹篾做的放锅里用来隔水蒸的蒸格,奶奶在世时,还要采些粑叶来,把粑叶洗干净剪成圆形放蒸格上,把粉揉去气,揉成团放粑叶上,等待二次醒发就可以上火蒸了。
粑叶,以前不知道叫什么,还在还是不知道叫什么。我们得去离家两公里外的河岸上去采摘。叶如下图,不知道哪位有类似风俗恰好知道它呢?
我们那里不少人家地头都有一点艾草,菖蒲也有,也有人家割了插门上的。
今天发粑了吗?妹妹说没有,节日家里没有孩子程序都简单化了,就买几个包子吃了。
我们那里还时兴吃蛋糕的,小时候看到那黄黄的喷香的蛋糕就馋涎欲滴。后来改吃绿豆糕了,现在改吃豌豆黄了。东西精致了,吃得反而少了,少了童年渴望的滋味。
因为这些节日的习俗和程序化的礼仪才让节日有了盼头和光彩。
这一天,我们那里的出嫁的姑娘们要带着节日礼品回去看望父母的。谁家有新生儿,亲戚们还要买花布或者小衣服送过去,叫做“端午布”,礼尚往来是不可少的。
因为是团聚的日子,在家的和没有回家的互相惦记着,彼此都觉得缺了一点什么不够圆满。在家的觉得在外的孤单委屈,妈妈就经常问这个你有吗?那个你那里能买到吗?
爸,妈,我今天一样也过了端午节,吃了两种口味的大粽子,除了你们还有人想着我们。
节日不仅是属于团圆的人,游子们也收获了两地的情意和牵挂。
感恩,思念,祝福。
本文参加齐帆齐2021年中征文活动公告https://www.jianshu.com/p/6e5fcfbe78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