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品词析句、进行“煮书”的?
1.于老师带领学生“煮书”,真是煮出了精彩,煮出了积淀,也煮出了语文的真谛。首先于老师写板书,就简介了“抱”和“母”“亲”在写字时的注意事项,老师做到了“提笔即练字”,提笔即注意,细节让于老师的字深入学生心田,老师做到认真书写每一个字,学生也会渐渐习得这个好习惯。于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师范示范的意义。
2.于老师接着问大家预习了吗?并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收获?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我看到这里有点质疑,于老师为什么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问题思考的不同层次,收获包括知道和明白,知道指的主要是信息,如母亲多重,明白指的是道理和意义。
我们在讲课的时候,是发现很多学生是有不同喜好的,他们对某个词汇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我们教师为了捕捉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设置多维多方面的问题,这时候不同的词汇往往能触动不同的学生产生思考。这个值得我借鉴,就是说不要把一个问题用一个词汇来表述,要学会给学生不停的选项,不同的选项会引发学生不同层面不同信息的思考。
3.于老师煮书关注关键词语,比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越”字,并问“越”在课文中和哪些字组成一个什么词?学生找出了“翻山越岭”这个词语。又用“疚”字引出了“愧疚”这个词,在后面读课文内容时,还带领学生分析了“责怪”和“责备”的区别,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领悟护士责怪作者的语气。分析“重担”,于老师讲了一段含义深刻的解释,解释了母亲挑起家庭重担的含义,然后又回到“翻山越岭”,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母亲带着孩子艰辛地翻过一道道难关,经历许许多多地人生坎坷,一座座生活的大山,这样学生对这个词汇有了更多体会,对母亲艰辛养育孩子的过程有了清楚的理解,同时对课文的情感把握的更加准确。
于老师不只是让学生读课文,他在读课文中抓住了典型词汇,这些典型词汇对课文的理解是大有益处的,剖析词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语句情感,于老师说要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读懂文字背后的意义,这就是品析带来的主动思考,如此音出于口,意出于心。这就是真正的“煮书”。
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课课例,让我真正懂得了阅读教学怎么教,阅读要从最基础的字形、字意、词意入手,分析典型词汇含义,为文本理解做好铺垫,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点,针对这些点进行各个击破,寻找对策,同时注重示范教学,让学生接受到第一手知识,教师还要在读中感悟,串联文本,深化认知,已达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