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个老话题,借由周边的生活谈谈真实和虚伪,尽量写的含蓄一些,免得发布不出去。
记得儿时特别喜欢听人夸奖自己,比如成绩好了或做了什么帮助他人的事情,或干脆因为自己长得好看而被夸奖,都让当时的自己心情大好。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或许是在生活绵密的移动中,开始害怕被夸奖,不仅仅是怕被虚伪的文字包裹,也是出于内心慢慢成长而变得强大,自然对虚伪的言辞感觉到尴尬和厌恶。但在普遍来说的成人社会中,依然不乏有喜欢听赞歌的人,我对他们真的是发内心产生了好奇,毕竟不是小孩子了,心智本应该成熟起来;但世事总归是神奇的,犹如拉美文学一样奇幻。
加上我不善言辞,被夸奖后出于礼貌自然要推辞一番,语塞如我只好接一句“没有没有”,场面也很容易尴尬,尴尬到虚伪本身仿佛有了实体般现出了原形立在当场。虚伪往往和场面伴随在一起,大多是三人以上的公共场合里,如果是两个人对聊虚伪性会大大降低,或者起初有点虚伪,慢慢由于人少而变得不得不真实一些。所以我的办法就是尽量和一个人聊事情,省去很多套话和虚话,直接说事情,说完就撤,大家都节省时间也高效。
看影视剧或文学作品时我特别注意一个角色,就是那些为大人物解决不好公开解决的事情的人,比如杀手。他们都太高效了,拿到任务很直接,做任务的过程也直接,以最低的成本把事情做成,最后汇报也直接。不只是暗杀活动,如果生活中大多事情均是如此高效的交流,一定会你好我好大家好,都节省很多力气;人的质量也会随之整体提高。
真实是需要不断思考和追寻的,而非既定的。犹如哲学的思考,什么真的是真的,以如此思路探寻出的真实才是更值得履行的真实。这便涉及到什么样的生活是更值得过的生活的问题。在刚刚读完的林少华的《一不小心就老了》里有个细节,回到家乡山村的林老师已不再是从前的他了,在嘈杂的日常环境里倍感孤独,便悄然离开众人的聚会独自孤独去了。尽管今天是平民化的社会。
虚伪的现象和贻害自不必多说,追求真实之后的生活是个人优质生命体验的基础。最优物质生活或身体舒适的生活是好生活这是个错误的概念,或者至少它们不能作为标准来绑架众人。这样的话人们会越来越难理解比如第欧根尼的生命体验,最终人们走向了单一、逼仄和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