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秋去,竹悠悠地生长在深山里,溪水畔,小径旁,山谷中。远离尘世,独自清净。置身于竹林深处,观赏竹林雅趣,惬意的感觉在心间回荡,涌上淡淡的诗情。
这时,最好是来点风。听风吹过竹林,沙沙的声音漫过心底,想起那有名的典故,不知是风动,还是叶动?
竹韵的风致,便是这清净与脱俗。而竹子的笔直、性空、有节,更被视为君子的象征,是千古文人追求的境界
至于与竹有关的故事,早在魏晋,便有“竹林七贤”为之沉醉,于竹林下诗酒为欢,不与流俗。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位名士同游山水,共喜竹韵。竹林设宴,醉友朋,畅怀大笑,与志同道合之人直抒胸臆,快哉。
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王徽之直言:“何可一日无此君。”(《晋书·王徽之传》),这爱竹成癖又以清代的郑板桥最为典型。众所周知,郑板桥爱竹,画竹,咏竹,最为著名的当属这一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实我最爱他的另一首咏竹诗:“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更有一种超然脱俗的韵味。
姜子龙老师喜竹且善画竹,与旁人不同的是姜老师更多的关注大雪过后甚至暴风雨过后任凭风雪摧残仍旧挺拔向上的竹海,由此来表现竹的刚正不阿、英姿飒爽。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