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场面试,在这场面试的自我介绍环节,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希望能聚合优势资源,以产品、产业链思维为政务单位、学校、学生及用户提供优质教育产品服务。
以往也会为平台总结很多slogan,比如“面向未来的教育”“以成长的思维”等等,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有专业的产品模式、商务模式以及品牌建设。
这两年的成长步子有点慢,慢便是停滞,也是淘汰边界。
然而在不停推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自己的核心关注点。比如核心关注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要给自己列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应该是?
在反复、不断地总结中,我或许隐约看到了其中方向。但这个方向以后也许还是会调整,还是会有变化。毕竟,我们要用不停的调整和变化,来面对整个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句话也是在面试的过程中,很诚恳的说给面试官的话。)
虽然截止到现在,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被录取上。
在和朋友们的沟通中,我却很清晰的知道,过程比结果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到了却不限于:
1、关于提面和复试面,我很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反差,以及需要弥补的地方。
2、不断的确认、不断的调整,也在不断的清晰。现在的目标好像是很遥远的一个点,但终于啊,我看到了那个点。为了那个点,我要开始努力了。
3、见识到了厉害的人,厉害的想法和观点。这些观点,成为了迷茫路上不断维持自己往前走的养料,感谢感恩。
4、持续正能量,迷茫的时候不适合做决定,不适合泄露负能量,适合学习,适合吸收,适合独处。
今年,或者这两年是媒体融合之年。
一次比较偶然的机会,和单位领导关于产品、产品链进行了一些探讨。
以下是探讨笔记:
我们以坚持了6年的赛事为核心关注点,围绕单点赛事,去探索以点成面的系列赛,或者系列活动规划。
关于活动的探讨点:
1、单个赛扩宽为系列赛;
2、省级概念扩充至更大范围;
3、通过活动做资源整合,带动产业发展。(通过资源触达产业,如更多定向服务等)
4、打造平台,以平台触达用户。平台属性应该是:官方、客观、品牌、可触达。
关于产品类设置:
1、产品设计及招商框架,内部和外部的配合力度及方式等。
2、关于如何提升产品设置在内环节的影响力,如何做好品牌建设。
3、产品与商务模式。
当我们在聊产品、产业链的时候,关注点应该是什么?
1、以客户、用户为核心的产品服务,如何通过融合B端、C端资源,以产品服务的方式,以产品渠道、产品平台等方式,链接C端,构建供方、需方的产品服务主线,同步构建商务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怎么链接C端,用怎样的产品链接C端,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优势什么?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商业模式运营怎么做?
2、可持续,什么是可持续,用什么可持续?
3、在价值达到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去实现价值变现?
4、可研报告
5、作为产品运行线,如何通过常态化、长期的载体,将产品串起来,我们需要搭建怎样的长效机制?
6、产品、平台、能力。当我们在讨论工作室时,我们的核心关注点应该在哪里?是否需要具备系统化的思维,专注于工作室核心产品、产业链,针对客户、用户需求做产品研发。同时也要做好减法。
7、以用户为核心,以需求为中心,构建产品和模式。
专注于我们的优势:优势资源背书、公信力、全线生产力、联合品牌价值,促成供方和需方链条。
8、产品目标、传播力、经营变现目标,作为阶段目标,如何有科学决议。
以上是从一个项目,探讨关于产品、产业链的延伸。
关于核心目标的探索,这一路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加油了,小户同学。
这次是不断提出问题,希望在下次的记录上,能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单个点的有效成长。加油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