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博士曾在《意念力》一书中将人的意识分成17个能量层级。对于这个客观的世界,意识处于不同能量层级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
当一个人总是抱有冷漠、忧伤和怨恨时,他的能量层级会被削弱,从而失去客观的判断力;反之,信任、主动与宽容,则会让意识能级获得提升,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走向成功。生活永远是最糟糕的老师,他总是将灾难硬塞给你而又罔顾你的感受。
面对必须接受的现实,与其抗拒退缩,不如提升能量层级,以赋予自己更大的动力。
努力将自己投入高阶的能量场,尽力拥抱一切美好的事物,你会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也会更加客观地定义自己。
那些能量层级低的人
一辈子无力面对世界的变化
丽萨·克龙说:
“错误的观念一旦形成,我们便欣然误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低意识能级的人,常常将本该探索外部世界的能量,部分甚至全部用来对抗内心的压抑和悲伤。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一场无差别谋杀事件夺走了宋乔安儿子的生命。灾难让她陷入绝望,原本知性善良的电视台主编变得暴躁易怒、仇视身边的一切。
悲观将她的生活和工作搅成一团乱麻,她却再没有力量面对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只沉浸在自己的困苦中不能自拔。
阿德勒说:
“生命最本质的意义就是关注他人的利益,寻求与他人的合作。”
人本身并不完整,我们都需要在关注他人的过程中变得完整。
可处在低能级的人们丧失的,恰恰就是关注他人的能力,悲观将他们的能量耗竭,他们无力面对这个世界。
而走出阴霾的第一步,便是尝试打破原有的状态。将自己放空,把心打开,才有机会看见世界真实的样子,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答案。
能量层级越高的人
越能在苦难中找到转机
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圭多就是这样一个高能量的人。整日被囚禁在密不透风的牢笼里,机械地重复着重体力劳动,一刻也不敢停歇。
为保护儿子心中的美好,他将罪恶巧妙地装饰成一场游戏。接受了游戏设定的儿子,虽深陷残酷现实却感到无比兴奋,在所有麻木的面孔中,他的笑脸是那样的温暖而天真。
圭多以他的睿智和勇敢,保全了儿子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希望。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说:
“把灾难当作游戏,用笑容征服一切,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高能级的人眼中,一切苦难都可以被超越,一切绝路皆有转弯的可能。面对命运的责难,他们鲜少怨命,而是选择去改命。
村上春树说:
“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寒冬为春天作序。”
困境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但如何自处却是个体可以做出的选择。而那些处在高意识能级的人,才能预见花开;而只有相信花会开,你才有机会熬过苦难。
你看到的世界越大
你认识到的自我就越完整
作家张嘉佳曾有过一段糟糕的岁月,离婚、失业、居无定所,生活像一片废墟,他选择了用旅行来治愈。整整400多天的漂泊让他看遍了山水,在与无数陌生人擦肩过后,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她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写成故事发在微博上,细腻的笔触戳痛了读者们的心,很快就火遍全网。于是她将它们整理成书,名字叫做《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张嘉佳说:
“你看到的世界越大,你认识到的自我就越完整。”
一味地将自己囚禁于狭隘的自卑与痛苦中,只会让处境变得更糟。尝试将自己放入真实的、更大的世界,新的火花才会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
为自己营造一个高频率的能量场,让高能级的事物萦绕在身旁。
罗曼·罗兰说: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人生如行舟,历经风雨依然从容的心境,便是人在中年时最好的压舱石。
写在最后
罗宾·夏玛说:
“你的能量层级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如果是性格决定了命运,那么能量层级便能够决定性格。生活虽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但也一定是荆棘密布的,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能量层级。
梁实秋在《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中写道: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世界是一面镜子,意识能级越高的人,越愿意望向它,也越能从中照见真实的自己。冷静地审视现状,将低能级的人和事驱逐于你的生活,主动拥抱一切美好的事物。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你看到的世界越大
你认识到的自我就越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