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打光了,需要输入倒逼输出的时候到了
前言:卷爸自己某些时候的零散思考,加上在群内和大家聊天沟通时候的有些观点,有记录和分享价值,却因散落在不同地点,不记录下来,这些观点会遗忘,所以尝试顺手将它们拾起来,做个保存和分享,由于隐私原因,群友姓名更改为“老师”,取“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意;由于是关于比音勒芬的企业探讨内容,称为《比音拾遗》。
收录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聊天原文或许会有少量补充和修订。大概每凑够三五千字,就推送一期。今天是第6期。
什么是上头成本?
卷爸一直提到的上头成本,简单理解,就是打下了个山头,然后占山为王,也即为这个山头的租值,可以未来年年收取租金。占领了山头,你就可以采果打猎,这些都是你的,并且今年吃饱了,果子明年还会长,猎物也会生出徒子徒孙。这就是所谓的上头成本,而占山头的过程,是艰苦异常的。
比音勒芬2008年加入南村总商会时,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服装企业,营收不足百万元。但如今,比音勒芬已晋升高端服饰行业的“隐形冠军”,2016年上市发展至今,2022年全年营收28.85亿元。
所以说,这个上头成本,不是今天积累的,是10几年前,而未来,这个上头成本也够喝一壶热酒了。这是对以前山头的估值。
比音为了未来10年后的发展,需要拿出一部分现在的果子和猎物,献祭给其他的山头,为了就是在10年后,可能会多赚个山头回来,这是对新品牌的或正或负的估值。
育人种树,至少十年。
更新两个认知误区
1. 毛利持续上涨的飞轮逻辑是错的,因为没有考虑到库存的影响。
2021财年末,lululemon库存为9.7亿美元,到了2022财年末,这一数据增长到了14.5亿美元。为了清库存,2022年一向不打折的lululemon甚至开始打折促销。受此影响,2022年公司毛利率也下滑2.3个百分点至57.7%。这还是2019年以来,公司毛利率最低的一年。
库存是这个行业的痛点。库存增加会占用大量资金,使现金流变差,同时相应的可能会影响供应商的回款。采取折扣让利、强化营销的手段消除库存会一直持续,这也是无奈之举。这会使企业营销支出上涨,毛利进一步降低,吞噬企业利润,增收不增利。
不存在库存危机的情况下才可能启动大单品飞轮,如何不存在库存危机,只有开店,开店再开店。
什么时候开店已经和平效冲突,就是店铺数量上升,平效下降的时候,就代表了,主品牌的库存周期要到来了,就该暂时出局了。
但是,由于目前这里还加入了其他副品牌的变量,所以,还要综合评判。哪个力度更大,是主牌的库存周期更严重,还是副牌增长幅度更厉害。
由于复杂体都为多因素变量,这里不能下定量的结论,针对比音,目前除了大单品的飞轮逻辑、库存逻辑外,还夹杂着新牌等一系列变量。
2. 高端材料的壁垒逻辑是错误的,同阶或高阶对手不存在壁垒,低阶对手不需要壁垒。
面料和裁剪是消费者经常提到的两个关于lululemon的优点。有业内人士也向虎嗅透露,lululemon在面料、版型和裁剪制作工艺上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它的经典面料Luon,用86%尼龙和14%莱卡混纺,弹性和透气性都很好。”不过,鉴于lululemon的产品全都是代工生产的,其在面料等方面的技术、专利也有很多掌握在代工厂手中,并不具体排他性的绝对优势。lululemon也曾在年报中也提到:“竞争对手能够制造和销售具有我们产品相似的功能性特征、面料和造型的产品。”
高端品牌服饰的售价远远超过了成本,原材料并不构成壁垒,而是其作为高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同时,该基本功如军体拳,简单粗暴易学。
回想巴菲特反思收购伯克希尔时说的话“伯克希尔努力投入资本降低成本,这些投资未能符合预期,因为许多竞争对手也采用同样方式,降低的成本就成了整个行业降价的底线。单独看,每个公司的资本投资决策都具有成本效益性;可从整体上看,这些决策相互抵消,是不理性的”
这段内容来自群内某大神姐姐关于材料方面的分享:各种纤维混纺的,不同配比的面料手感完全不同,最近衣服都流行轻量化,抗皱防风,防水。出差旅行,都想行李轻薄又挺括,所以功能面料是未来的主流。那些棉质的Polo完全达不到这些功能,哈吉斯、Tommy、拉夫劳伦都是棉的,没有啥特别的,很普通。
老师甲:对卷爸文章里,提到的某些观点有质疑。真正的贵族,就要穿这种难打理的纯棉。因为家里有专人打理。
老师乙:比音的客户群不是贵族啊。
卷爸:质疑是好事情啊,抛出来,大家可以探讨,就像佛教的辩经一样,看着跟吵架是的,其实越辩越明。不过这已经完全超越我的认知范围了,对于混纺和纯棉的材质哪个更高级,素材也来自群内大神们,这是比音拾遗部分的内容。
老师甲:“高级”的定义不同。老百姓认为,免洗,不变形,好打理,给自己节省了时间精力,是高级。贵族认为,我就要穿纯棉,这么难打理的衣服,我穿着平展,没有皱纹,就是高级。因为家里有人专门悉心打理。
其实,也有一部分老百姓认为纯棉高级。认为化纤很廉价,混纺其实就是偷偷减成本。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比纯棉还便宜的混纺领域,这个理由是成立的。
卷爸:对于高端家庭有人打理这个事情,我能理解并接受这个观点,但是不是因为有人打理,他们就更倾向于纯棉,这个我不好判断,没有任何基础信息和思考。
老师甲:奢侈品牌,对棉,也是分等级的。比如埃及棉,也有编号,gz42等。最珍贵的棉花,在产区就被奢侈品面料集团包圆了。没有到普通流通市场。最珍贵的棉花,肯定比比音勒芬的混纺材质,更贵。
卷爸:最贵的棉花应该和最贵的混纺比,当然价格对比我没概念。不过目前看埃及棉那件5000多,应该是目前要比混纺高档的。很可能就是这样,产地就包圆了,如果比音能拿到一部分,也是供应链的进步。
卷爸: 我觉得@老师乙的回答可以解开这个疑问了,比音的客群不是贵族,当时对比的纯棉也是哈里斯,tommy,也不是5000一件的海岛棉花。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对于600-1200价格区间的polo,聚酯纤维是否比纯棉更高档(小领T线下款100%聚酯纤维,价格1380;线上款棉花或者棉花加聚酯纤维,价格800-1000)
老师甲:发来一段对材料的解答,是一位化学纺织品XX。
卷爸:昨天刷了一个多小时,看完给大神跪了,把整个服装材料讲的太通透了,同时了解了更多关于服装原材料的知识,真是没有水潜的行业.
老师丙:那就是看混纺种类和比例了,配比就讲科学和功效了吧?
卷爸:还不是这么说的,首先,你关注的是哪个点,是材料安全还是材料舒适。比如说棉花一定比纤维安全,这就是不成立的。第二看舒适,比如除了材料还要看你的织法,针织和梭织对应不同的功能,而且混纺中用到的非天然材料,大多可以塑性,而天然材料不行。但是不同配比确实有不同效果,就好像我记不住是不是氨纶了,加一点会有弹性,但是全部用还是加多了就会很塑型,所以前者用来让衣服有弹力,后者一般用于礼服那种场合,非常垂挺。
卷爸:对于买个几千块衣服如买瓶水的人来说,大品牌至少保证了服装的安全性,看过博主大神的介绍,服装质量的水太深,这个质量主要是生产所用的辅料安全问题(粘合\水洗等),比如一种C8的工艺中国现在还在用,但由于其巨大的毒性和危害性,好多国家已经禁止。所以说,花钱买健康,也是有钱人的消费心理之一。
老师甲:看国内能否学成欧洲的奢侈品之道吧,国内目前一差美国的高科技,一差欧洲的奢侈品。
卷爸:不是10年20年的路。比音也是尝试,做不好再调整,1881在国外就是一个轻奢品牌,现在重新定位重奢,KC定位轻奢,这是比音没有的,说白了,就是去投石问路了。没有人一眼万年,谢秉政也不例外,所以他每个层级都试试,投石问路,小步快跑,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
试错的条件可不是人人都有,比音勒芬现在有,可是七匹狼,报喜鸟,雅戈尔就没有,他们去试错,可能直接把自己试死了,比音试错,错了大不了掉块肉。
安踏,李宁,361这些不会去介入这类市场,没有基因的,我是创始人,也不会突然玩跨界,没有必要啊,自己的圈子还有空间,还没做好呢。所以比音是唯一有机会尝试的玩家和选手。就好像奥运会决赛圈的唯一中国运动员。
flia,200亿营业额,是因为他比比音便宜,价格上来的问题是,中国还没到那个消费水平,品牌需要等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能死掉,哪管利润薄都行,必须得自己养活自己,等到消费者水平跟上的时候,就会爆发。如果中间差的太多,会成牺牲品的。
为啥要提前布局,不等消费者水平到了,再去做呢?因为消费者到了你再去占领心智已经没机会了。心智占领极其缓慢,必须提前种种子,就好像小红书种草一样。种一棵树,最好的机会是十年前,其次才是现在。
而且你看,比音未来10年重心还是在主标,而不是收购的牌子。这才是难度最大的地方。主标150亿,不仅需要巨大的努力、正确的方向,还需要国运的配合。1380的polo,中国用户的天花板是有限的啊。国家2035规划,gdp和居民收入翻倍,这个能实现,才能看到主标的实现,人群天花板的扩大,比音的努力才有意义。
而且定位在服装行业太重要了,coach最早是重奢,差点黄了,后来新掌门人定成轻奢后一下子就炸了,这样的事情看多了,觉得定位占了80%的成功,20%是运营,设计和努力。因为后边20%是努力可以触及的,前边80%努力也很难。
老师甲:不能确定的是。比音高速拓店后面是个什么情况,比较模糊。
比音还是要快速扩张才行,必须打下基本盘。比音不觉得知名度太低了吗?服装这个赛道很拥挤,比音的差异化做的很成功。归根结底,店到某一年肯定是扩张不下去了,只能提质,就必须体现在店效。
卷爸:提升店效靠什么?
老师甲:知名度、产品实力、品牌溢价、广告营销、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对于高速增长的企业来说,有点难;产品实力,通过研发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更舒适的穿着体验,能实现;只能扩大知名度,提高销量。比音和有品牌力的企业不可能是同一种打法。个人觉得就得扩大知名度。
卷爸:扩大到什么水平呢?
老师甲:这个问题我要怎么回答呢...如果按照品牌成熟度来区分。可以参考李宁,斐乐。以及国内外的高端轻奢品牌知名度。有没有发现,连很多中产都没听过这个品牌。首先听都没听过。更不可能考虑买这个问题。
卷爸:你的意思是,扩大知名度,还是可以带来很多新客户?那这个节奏你认为怎么做好呢,加大广告,可以立竿见影。这样做好吗。会不会对原有客户造成伤害,还是应该慢慢做?
老师甲:就好比,有一家你很喜欢吃的烤面包,但是你不知道店面在哪里,或者没听过这个面包名字。你如何去买?
不能硬植入。而且做高端品牌,有点挑代言人,不然出不来效果。比音好好发展,空间也很大。就怕走错路,或者太盲目自信。且走且看,还是那句话重点关注店效增长情况,广告费率同比情况。
卷爸:是什么决定了店效的增长?
老师甲:这个问题的话,就真的要很深度的剖析。
1.个人觉得差异化是一个点,服装行业竞争算是很残酷的。
2.品牌和产品力是一个点,这是做奢侈品的必要条件之一。
3.是国产替代高端化,品牌溢价。
摘自段永平问答录
网友: 想问一下段大哥,您当年是怎么控制库存的,我们现在是生产一些款式衣服,开始每一个款式都不多,有些卖的好,有些卖的不好,卖的不好的就会有积压,最可恨的是有些款式开始卖的好,等大批量生产后,就卖的不好了。这个库存现在挺头痛,您当年是怎么控制这个库存的?
段永平:安全第一的原则。小步快跑,宁愿少赚些,不要出大问题。
卷爸:在这点上,我们也可以从创始人的言行中,观察到他对品牌的爱惜和克制。
大单品的一个观察点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表现为每年第四季度收入额高于其他季度,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产品分为春夏和秋冬两季,每年的第四季度假日较多,属于服装行业的销售高峰委节,同时,秋冬委产品单价明显高于春夏季产品。
而由于公司销售成本(租金+工资)的固定特征,导致二季度利营业额和润明显较其他季度要低。
但近几年2季度营业额和利润占比有上升趋势,应该归结于大单品策略导致,公司主标在未来10年中,已经把"T恤小专家上升"上升到战略高度。试想一下,这样的战略一旦成功,成本将会得到极致的压缩,而售价可是高达1380*0.9,简直堪比印钞机。
所以这个观察点就是:看是否夏季利润提升幅度异军突起,可以辅证大单品策略的推进情况。 同时又不能因为大单品,其他季度营业额明显下滑,是因为,很多购买大单品人群为新用户,对于产品力和品牌力的考量,除了单品,还要看大单品带来人群对其他品类的连带转化率,即产品力带来的增量基本盘。
春节日期对报表的影响
如果赶上早春节和晚春节,公司的营收、预付、库存、利润出现波动,不要慌张,可能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公司通常会在春节之前向加盟商和直营店发出春季服装产品,春季服装的发货和销售时间会明显受到春节时间影响。2017 年春节时间较早,所以公司在 2016年末之前采购入库的商品较多,进而导致 2016 年末预付账款减少;而 2018 年春节时间较晚,所以公司在 2017 年末之前采购入库的商品相对较少,进而使得 2017年末预付账款较多。
蛛丝马迹的意义
卷爸:根据IPO说明书,奥莱营业额平均为正价店的2.5倍左右。
老师甲:说明什么?
卷爸:没什么,只是个数据记录,可以侧面核算一下数据。
定性分析是基础,定量分析是辅助验证。
比如307是直营所有的营业额,已知直营579家,奥莱大概119家,这样可以粗略评估出,正价店平均营业额203,奥莱营业额平均507万。
然后对比203万的正价店和同行的水平和自己的价位比,看是否还有平效提升空间,是否到了天花板。
同理利用这种蛛丝马迹和财报其他数据交叉验证,是否有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方,如果有,是否可以解释,解释不了,就要打个问号为什么,如果这种情况特别多,就要怀疑是自己的逻辑和数据推倒有错误,还是公司刻意隐瞒或者篡改了什么?
同时,由于奥莱数据并不是公开数据,但可以通过过往数据预估,所以在验证一个小一点的预估区间,比如100家(这个数量根据过往报表和高德地图评估,应该是有了),这样正价店228万,奥莱570万。
由于我们群内大家的草根调研和公司财报披露,很多店铺已经过1000万了,这样必然就有非常多的店铺没有达标,我们再想想,这些不达标的未来是更可能经营不下去,还是更可能提升水平。变成达标。
老师乙:一般年营业额达到240万以上,就在5楼男装楼面达到前三水平了。200多万的店基本算是活下来,而且日子过的可以了。这是上海第一百货的数据。
敏感度分析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营业利润对产品价格最为敏感。
辅以2016-2022年数据,公司单件售价处于下降通道,从733到666;单件成本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从277到151;单件利润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从152到198。(感谢某老师提供的数据)。
所以目前可以看到,上市后,公司的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扩张后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降低,同时,对于件单价的下降,卷爸要在这里做一个补充说明,单看数据容易失真。
2016年,件单价733元,公司2016年底上市。
2017年上半年,店铺增长缓慢,以至于很多媒体以为公司造价,这个时间段,公司在更新原有店铺升级改造,全年店铺增长52家。增长缓慢,单价维持。
2018年开始,公司扩店开始以年100+的速度增加,同时开辟威尼斯品牌,这个时候需要大量上库存,同时由于威尼斯定位原因,拉低整体销售价格。
再看疫情三年,2020和2022单价分别为639、666,符合这两年的严峻事态,而在2021年单价已经达到上市后的最高点739,正好是疫情最宽松的一年。
所以总体来讲,并没有毛病,未来,卷爸判断,主牌价格会稳步提升,变成公司下一阶段主要的业绩驱动原因之一。
这也就是阿福先生所说:
高端和奢侈,一边提价一边赚钱,牛X;
大众和低端,一边降价一边赚钱,牛X;
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计提政策
公司的应收款计提准则(IPO说明书),该准则和其他品牌服装对比,偏向保守,是好事情。
商誉?
前阵子有朋友问,今年CERRTUI 1881和Kent & Curwen投资会大幅增加商誉。在这里,卷爸之前还懵懂,现在明确,不会计入商誉,而是计入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