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该模式完全照抄唐书房,小喽喽不要重复造轮子。
前言:卷爸自己某些时候的零散思考,加上在群内和大家聊天沟通时候的有些观点,有记录和分享价值,却因散落在不同地点,不记录下来,这些观点会遗忘,所以尝试顺手将它们拾起来,做个保存和分享,抄袭为《书房拾遗》。
收录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聊天原文或许会有少量补充和修订。大概每凑够三五千字,就推送一期。今天是第2期。
读莫书房浩然兄的存款特种兵有感
“我们在回溯中国近20年无风险利率判断合理估值中枢的时候,常常忽略一个问题:十年国债利率并不是中国人真正的机会成本。
2019年之前,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年化增速在15%以上,有没有较早买上一套房子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阶层。
过去20年,中国人民真正的无风险利率是房价增速。
可是在中国经济已经L形增长的当下,如此高的房价收入比难以为继,在经济增长预期下降的情况下,房价无法再继续快速增长甚至无法维持高位,这一负向反馈会拉低中国人民的实际无风险收益率。
在这个背景之下,银行存款利息真正成为了事实上的当下无风险利率。在2.9%的定期存款都要抢破头去买的情况下,我相信有10%长期回报率的投资品不会被冷落多久。”
卷爸:简单理解,M2即所有发行的货币,GDP即所有产出的物品,CPI就是所有物价的涨幅。
理论来讲,M2=GDP+CPI,但是过去20年,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天量的GDP是由房地产的增量创造的。当然,这符合一个用40年完成英国400年路径的国家的情况,大量不创造价值或者低价值的土地转换成了房地产,从而创造了巨量的财富。
实际来讲,过去20年的M2=GDP(刨除房地产)+CPI(刨除房地产)+房价涨幅
之所以生活物价没有感受到如房价的疯狂涨幅,是因为过去20年的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CPI蓄水池。
M2从13.46万亿增长到218.68万亿,年均复利增幅14.96%,涨幅16.24倍。
GDP从10.03万亿增长到101.36万亿,年均复利增幅12.26%,涨幅10.1倍。
CPI从100增长到252.8,年均复利增幅4.75%,涨幅2.53倍。
中国住房市值从23万亿增长到418万亿,年均复利增幅15.6%,涨幅18.2倍。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0.37万增长到3.22万元,年均复利增幅11.39%,涨幅8.7倍。
房价增速大于M2和GDP增速,远远大于CPI和工资增速。所以说过去20年,买房子的人都发了。
工资增速,赶不上M2增速,所以上杠杆的人都发了,无论是房地产上杠杆还是开企业上杠杆。
工资增速大于CPI增速,所以老百姓无论有没有赶上房地产的财富列车,日子过的都比以前好了,至少过年能吃顿饺子了。工资增速远远小于房地产和M2增速,所以没买房子的,感受到的是财富被动缩水了,可实际却是可支配收入8.7倍,CPI2.53倍,看了这样的数据,不要再用短视、个例思维去评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这是多么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走到了今天,一定是做对了什么,至于犯错,是这个对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
房地产,是一个国家从贫困到小康的一剂春药,不过春药吃多了,总会有副作用。所以现在的房住不炒执行的这么坚决,就是国家在引导预期,告诉大家,我们短期的目标已然达成,未来要靠自己了。
房住不炒意味着价格的下降和崩盘吗?这个自己又是什么?
资产是在未来能带来收入的资源,而房地产,在有需要地方,可以永恒的为你带来现金流量,是优质资产。
所以人群聚集地的房地产是优质资产,人口流出地甚至渺无人烟的房地产是垃圾,而这个聚集效应还会持续增强。
不吃春药代表着,房地产的回报水平,将会回归它本来应有的价值和均值,从国外200年的情况对比,这个回报高于国债,低于股票,时间拉长,将又是一个2000-2020年的故事,这也是卷爸在书中读到的未来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机会。
这个自己就是内需消费,我们以前穷,在土地上构建建筑物,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建筑物不能吃,不能穿,不能让我们精神满足和快乐,还时不时让我们觉得财富都捆绑在了一堆混凝土上无限唏嘘,无法实现自由创造和自我价值。
为什么不直接就搞消费不搞房地产呢?因为没有财富你拿什么消费。所以当这个前提条件存在后,社会就要引导巨大的惯性转型,用消费再走一次房地产自我循环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继续创造巨大的财富,再利用这些财富,去发展高科技、研究新技术,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做基础储备。
在中国2035远景规划中,2020-2035年,人均GDP翻倍,收入翻倍。消费是必须转动起来飞轮,多少国内外经济学家,在多年前已经论证过了实现的可能性,虽然过去三年的疫情,给了我们路上的拦腰一棒,目前的世界格局,也不利于我们飞奔到达目的地 ,但这是一场大洋深处的远航,而不是田径场上的赛跑,途中的大风大浪自然不可避免,不要因为一点小风雨,就觉得未来触不可及,要知道,这是一条载满了14亿人,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巨轮,其实力,所向披靡。
卷爸要是在10年前能有这样的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认知,也不至于在房子上没赚到一分钱啊。
668分享何豆豆文章:高分红陷阱
恒大12年的分红历史中,有9年分红率超过6%。看到这里很多投资者觉得,虽然恒大集团的分红大部分(70%)给了许老板,但是中小股东也是同股同权,也能收到高额的分红,事情还不错。
但是接下来请看,在进行高额分红的情况下,恒大还进行了多次配股融资,还借了一堆高利率的债。
分红代表企业运营良好,资金充裕。募资代表公司发展需要资金。对上市公司而言这个操作就很矛盾,但是对于许老板个人而言,这就很顺理成章了。
2013年当年配股获得43.5亿,2014年许老板转手就从公司分红走了44.4亿。别急,看看恒大的融资成本,你的血压会更高。豆豆统计了自2011年以来,恒大历史的融资利率和融资金额,平均融资利率为9.073%,融资利率极高,恒大集团上市以来盈利1700亿,利息支出却要3631亿,利息支出是盈利的两倍。
一边从市场上借着高额的负债,一边给股东进行大额的分红。就好像一个病人插着呼吸管的同时还在酒吧蹦迪。非常荒诞,也让人深思,过分关注高分红是否掉入了一个充满诱惑的陷阱呢?
卷爸:高利息大额融资,再分红,这不就是股票市场的旁氏骗局嘛,用后来者的钱,付先入局者的利息。
同理还有大存大贷,康美药业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余额为399亿元,同时有息负债高达347亿元。自有现金躺在银行吃3%利息,然后借6%的钱去过日子,难道企业是慈善家吗?按这个速度,我们算不出企业的增长,倒是能算算哪天会把所有的钱败光,所以这只能说明自有现金不能用,你要是说,有30亿保证金,暂时不能用我也就信了,全部现金不能用,我信个鬼啊。
高ROE的来源
秦少川:这两年分红很火,这篇文章里面讨论了长期投资中分红对roe的影响。更清晰的证明了如果利润能产生更高的收益,就不进行分红的理论。
卷爸:还有另一个侧面就是,成熟企业高roe高分红,可能要考虑买入价格,最好在10pe,不能太高了。承德露露就是这样,资产本身盈利能力很高,但是高PE\PB买入,长期持有回报很低。
从梁孝永康的角度,引出了“净资产收益率是赚钱能力,年化增长率是成长能力。”的概念,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出爆炸性的企业。对于不增长或者增长缓慢的企业的分析很重要,喜诗糖果就是典型的缓慢增长,二老12.5pe,3.125pb入手,如果再高,回报率很低的。
伊利股份20倍PE,如果也是大比例分红,缓慢增长,那就太高了。通过这个得到的结论是,不增长的高roe(20),价值很低,由于溢价买入净资产的原因,长期回报可能就是10。
秦少川:感觉核心要看的还是成长性,如果roe的维持主要通过成长来实现,投资者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接近roe的收益。
卷爸:就是分子和分母的关系,roe一靠做大分子,即成长。二靠做小分母,即分红。前者的意义更大,另外双击的那就是牛股了,具备相当大的经济商誉的企业才可能双击,如茅台。
这就是挑选出来高roe企业后,还要看这个roe是怎么来的原因,不能陷入静态指标的陷阱。
2019 年底云蒙基金净值为0.4622,对2020年充满信心,预期达成协议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港股国有大行估值0.6倍市净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当时杠杆3倍多,对2020年有三个预期,回头看错的离谱:
1、悲观预期。估值再下降10%,股价不变,赚个分红,盈透年化1%的融资利率,3倍杠杆,适当轮动可以获得15%左右的收益率。
2、中等预期。估值维持0.6倍市净率,分红后股价上涨10%左右,盈透年化1%的融资利率,3倍杠杆适当轮动可以获得40-50%左右的收益率。
3、乐观预期。估值提升到0.7倍左右市净率,分红后股价上涨20-30%,盈透年化1%的融资利率3倍杠杆适当轮动可以获得80-100%左右的收益率。
现在回头看,是错的太离谱,当时觉得0.6倍市净率是不可思议的低估,还觉得市净率中有几千亿的拨备没有纳入进去,现在拨备更大了,市净率还降到了0.35倍左右,建设银行H股6.73港币的股价也跌到现在的4.37港币,盈透的融资利率年化1%变成了现在的年化6-7%。
真的是预期错的离谱,满目乐观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阡陌:想死就用杠杆。
凡:无论再加杠杆还是卸杠杆,基本都没翻身机会了。
卷爸:所谓的拨备率扩大,融资利率从1%到7%,又是一个线性思考的案例,忽略了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同时标的又是算不清楚账,无法证伪的资产。
虾米君:这完全是以赌博的心态面对。
云天: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还不太清楚:1.到底是怎样的原因支撑他们一直坚持做这件事;2.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学习和决策的;3.他们之前的投资经历是怎样的。
nucky:我觉得第一个错误,还是内心深处有暴富心态。不管如何表达,加杠杆,发行基金,单吊,离职,本质上都是想借助资源,集中力量,但确实没有非要如此的理由。
看好树木:银行和保险这种高杠杆行业,暴露于宏观经济走向、高层管理人员上下台、国家计划经济管理手段等多重风险中。尽量远离高杠杆行业,就能避开这些大而复杂的风险。
这两人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对照反观自己:用哪四个手段,才能干净利落地做到净值跌到0.19?
何:感觉他们两口子人不坏,自己的钱也是放在里面的,认知某个方面可能出了偏差。到现在已经没得选的了,只能继续扛着。
卷爸:我想也是,堵上了一切,不会清仓慢慢来的。问题是,5倍回本的游戏,靠现在的银行,赌注小了点吧。
卷爸:在楼下散步,发现娃娃那种原始的生命活力,真的好美。
如若心中长满荒草,眼中怎能盛开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