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蔡澜的《随心随意去生活》这本书时,被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吸引了。
小朋友问我:“我总不能填满那四百字的稿纸,不是太长就是太短,怎么办?”
“这样吧。”我回答,“不如把那四百字分为四个部分,一个部分一百字。”
“你是不是开我的玩笑?”小朋友恼了。
“不,不,我是正经的。”我说,“文章结构,总有起、承、转、合,刚好是四段。”
“那不是太过刻板吗?”小朋友不服气。
“基本训练,总是刻板,所有基础,没有一样是有趣的。等到你成熟时,就起变化。”
“怎样的变化?”
“起、承、转、合,”我说,“可以变成合、转、承、起。或者任何一个秩序都行,只要言之有物。”(节选)
虽然表面看来,这是蔡澜先生与小朋友的一段简单的对话,却引发了我的同感。
“基本训练,总是刻板,所有基础,没有一样是有趣的。等到你成熟时,就起变化。”是的,所有的基础训练,看上去都是机械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但又不可缺少的,一如“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基,不管你的楼有多高,装饰有多华丽,没有好的地基,都会成为危楼。就像语文学习中的背诵,默写,听写,数学训练中的口算题……刻板而又无趣,却很有用。只有等到你运用成熟了,为你而用了,你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那么你先要坐下来,坐到你写得出为止。这也是一种基本功,最枯燥了。写呀写呀,神来之笔就会出现。”我说。(节选)
想想自己在简书上耕耘的日子,总是想一口吃个胖子,特别是一时找不到题材写时,还是有点抓狂的。虽然坚持了四百多天,但更多的日更文章都是在完成任务。有时,想着反正只有一百字,怎么都能写够,就是没有像蔡澜说的那样,要先坐下来,做到写得出为止。只有不停地写呀写呀,才会有神来之笔。
说到“神来之笔”,立刻就会想到书法老师。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你好好练,耐下心来,总会有神来之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练习到一定程度后,积累了一定的“量”时,才能灵活运用,才能出现神来之笔。
所以,别着急,等到成熟时,自会起变化。那么,就静下心来,写呀写呀,写出神来之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