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七点,我们一行抵达了武夷山附近的民宿,还是我们之前住的那家,安顿好住宿,吃完晚餐,便回房间休息。
一夜安眠,早餐后出发,今天的第一站是有着“武夷第一胜境”的天游峰。
从南门进入景区,我们一行登上了去往天游峰的景区观光车,在观光车上,舅娘问我们,武夷山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这一问,直接把我问懵了,赶紧找度娘,度娘是这样解释的:
相传古时候,武夷山的天游峰上住着一位姓彭的老人,那时,武夷山洪水泛滥成灾,逼得老百姓只好躲进山坳里,过着穷苦的日子。
这位彭姓老人便带领老百姓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地开山治水,到了他须发斑白的时候,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开山始祖”,人们尊称他“彭祖”。
彭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彭武,一个叫彭夷。彭祖得道成仙后,他两个儿子继承彭祖中专,继续在武夷山开辟山河,造福百姓,后人为了彭祖三父子的功德,就用彭祖两个儿子的名字来命名“武夷山”。
如今,彭祖三父子的雕像被供奉在天游峰顶的“天游阁”里。
下车后步行前往,走过一段林荫大道,不远便来到了御茶园遗址,相传,这里是忽必烈时期建的,专门制作贡茶。如今,这里已经茶树培植基地。
经过五曲大桥,往前不远便是武夷精舍,这里原来是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遗址,又称为朱子园。
武夷精舍向我们再现了朱熹当年聚徒讲学的情景,展示了朱熹的生平及他的门人在武夷山创办书院的盛况,为朱子理学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继续往前,我们一行便来到了云窝,来到了天游峰脚下。
考虑到婆婆和身体状况,把她安顿在山脚下的一块石凳上休息,我们五人则向着天游峰而去。
一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武夷山,不登天游峰也会是一种遗憾,年近七十的幺舅和舅娘也是这么觉得,于是想要挑战一下自己。
天游峰并不高,海拔仅四百多米,相对高度只有两百多。
天游峰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
我们一行拾级而上,不到二十分钟便到达了天游峰顶,据资料介绍,这向上的台阶一共有八百四十八级。
一路上山势陡峭,却也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最高点上那“中正公园”的牌坊向我们昭示着:你已经走到了天游峰的最高点。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在天游峰顶,山下的九曲溪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天游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天游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是道光壬辰年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的。
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
从天游峰下山的路,还算平缓,下山后,我们与婆婆汇合,去往下一站——竹筏漂流码头。
2024年齐帆齐商学院年度特训营 第(278)篇 1082字,累计32287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