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请家长,英语背诵背后的疑惑

几天前,因探询孩子英语作业的完成情况,我无意间触发了关于是否应实施三遍罚抄的讨论,随后与老师的沟通便暂告一段落,心中暗自以为孩子的英语功课已侥幸过关。然而,周一下午,英语老师在班级群中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所有人 请注意,今晚未能完成第九单元背诵的同学将需留校一个小时。请家长们留意下方图片,并妥善安排接孩子的时间。同时,邀请部分家长到校监督,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迅速向玲玲发送信息:“不知小家伙是否安然无恙。但似乎比上次多获得了一颗小星星。”话音未落,老师公布的需家长到校名单中,儿子的名字赫然其上。这是他成长至今,第一次被学校请家长。经过与玲玲的简短商议,决定由我前往学校面对此事。

玲玲不无忧虑地为我准备了应对策略:“我们依旧遵循之前的讨论方案:首先强调已经与孩子进行过谈话,他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诺改正;其次,由于孩子表示面对老师背诵时紧张,影响了进度,且不愿意过多占用老师的个人时间,我们提议新单元继续由老师检查背诵,而落后的旧单元则由我们家长负责监督背诵,完成后我们将手写情况说明呈递给老师。同时保证,下学期严格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表进行背诵。最后,若老师坚持要求罚抄,我们的回应是‘我们会督促孩子挤时间完成罚抄’,并承诺于下周内提交。但如果老师没有坚决提出,我们则避免主动提及罚抄事宜,最优方案仍是加强家庭监督背诵。”

当我踏入校园,走进孩子的教室,里面的情景让人略感错愕:几位家长端坐一排,教室里喧闹非常,一群学生聚集在讲台旁,儿子的身影也在其中,但见到我时,他竟显得颇为兴奋,丝毫没有因家长被召而应有的紧张。我尚未寻到老师,她却已笑容可掬地主动招呼:“请问您是哪位同学的家长?”一经确认,老师笑着告诉我儿子即将完成背诵,让我稍作等待。我满心困惑,只好寻了个座位,无所事事地四处打量。

儿子立于老师身旁,嘴唇细微地翕动,却无法捕捉他的言语,想来是在专注背诵。回想起老师曾说他一至九单元皆未完成背诵,经过几番劝导,他才同意攻克新单元,我和玲玲正为此深感焦虑,九个单元的内容,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怎么可能一蹴而就?正当我陷入沉思之际,儿子蹦跳至我身旁,满脸笑意地说:“我们可以走了。”

“可以走了?”我一时愣住,不解其意。“我都背完了,星星也都补全了。”他指着墙上的图表,果然,他名字后已是一串闪亮的小星星。半信半疑间,我走向老师,她热情洋溢地解释:“您看,一通知家长来,孩子们就都努力完成了。”我疑惑追问:“这么多内容,他是怎么突然全背出来的?”老师笑道:“之前他总差那么一点点,今天都补齐了。”“也就是说,其实他之前都差不多背了,只是每个单元都留了一点尾巴?”“对的,”老师点头,“而且,作为英语课代表,不仅我盯着他,其他同学也都在看着他,如果他不背,别的孩子就会想,连课代表都不背,我何必背呢?所以,还是需要家长们在家多加督促,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老师和颜悦色地讲明原委,我和孩子离开了教室。

望着身旁的他,我不禁疑惑,既然都已付出了努力去背诵,为何偏要留下那些“尾巴”?“害得你妈妈多花了一百多块冤枉钱!”我轻轻拍了拍他的屁股,他一脸茫然地反问:“什么一百多块?”我没有回答,心中五味杂陈。唉,如今的孩子,与我们当年相比,真是别有一番风貌。

望着孩子纯真而又略带无辜的表情,我不禁叹了口气。这一代的孩子,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世界比我们当年丰富许多,面临的诱惑与压力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或许,在那些小小的“尾巴”背后,隐藏的是他们对自我挑战的恐惧,或是对完美要求的逃避,又或者是对大人世界无声的反抗与试探。

我拉起他的手,决定用更平和的方式与他沟通:“孩子,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有害怕和不想面对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是。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下次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记得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好不好?”他点了点头,眼神里闪烁着一丝释然和新的理解。

我忽然意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授知识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引导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如何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契机。这次经历,也许对他来说,是一次小小的成长,对我和玲玲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深刻的启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