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曹郑列传(三)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他的八世先祖叫做郑崇,在汉哀帝时期担任尚书仆射。郑玄年少时担任乡中啬夫,每逢休假回家,他都到学宫中学习,不愿意担任官吏。他父亲多次怒责他,却不能禁止他,只好把他送入太学中学习。郑玄师从京兆人第五元先,开始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郑玄又跟随东郡人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郑玄感觉崤山以东再也没有值得学习的人了,就向西进入函谷关,通过涿郡人卢植介绍,得以师从扶风人马融。
马融的门徒共有四百多人,其中能升堂进室的共有五十多名学生。马融平时骄傲自贵,郑玄来到他的门下后,三年未能见到马融,只是派自己的高徒传授郑玄。郑玄日夜攻读,从来没有倦怠过。
这时,马融集合学生讨论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就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询问了很多疑难问题,彻底弄通后告辞返回家乡。马融对他的门人们叹息说:“郑生现在离开,我的学术可以传播到东方了。”
郑玄自从游学以来,十多年后才返回家乡。他家中贫寒,只好到东莱客耕,跟随的学徒已经达到几百近千人。后来党锢事件兴起,郑玄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多人一起被禁锢,郑玄隐居研修经业,闭门不出。这时,任城人何休喜欢《公羊》学说,并且著成《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随后写成了驳斥上述书籍的文章。何休看到后叹息说:“郑玄这是进入我的房中,拿起我的戈矛,来讨伐我啊!”
当初,光武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等人争论古今学说,后来马融回答北地太守刘瑰以及郑玄回答何休的文章,其义据博达通深,于是古文经学才开始明朗起来。
汉灵帝末年,党個之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的名声后征召他。州郡中畏惧何进的权威,不敢违背他的意思,采取手段胁迫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往。何进为何摆设几杖,其礼待十分丰厚。郑玄不接受朝服,只是头戴幅巾参见,住了一夜后逃离。郑玄这年六十岁,他的弟子、河内人赵商等从远方来到的达几千人。后来,将军袁隗表奏郑玄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服丧没有前往。
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急忙登门拜访,告诉高密县令专门为郑玄特设立一乡,并且说道:“当年齐国设置过‘土乡’,越国组织过‘君子军’,这都是特别尊敬贤良的意思。郑君喜欢学习,真正怀有明德。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都是汉朝汉朝名臣。另外,南山四老有园公、夏黄公,他们都胸怀才德隐居不出,世上人称赞其清高,全部尊称为‘公’。‘公’实际上是仁德者的正号,不是非要担任朝廷中的三公大夫。现在郑君所在的乡应当叫做‘郑公乡’。过去东海于公仅有断案公平一个方面,他仍然告诫后人扩大大门宽度,以便等到后世出现高官后大车出入,何况郑公有这样的大德,却没有驷牡出入的道路呢!要扩大街巷和大门,以便能通过高大车辆,号称为‘通德门’。”
董卓迁都长安后,公卿大臣举荐郑玄担任赵国国相,因为道路隔断没有到达。这时,黄巾军进犯青州,郑玄躲避到徐州居住,徐州牧陶谦用师友的礼仪对待他。
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在路上遭遇几万名黄巾军,他们看到郑玄全都叩拜,相互约定不进入高密县境内。郑玄有次患了重病,他考虑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写书信告诫儿子郑益恩说:
“我们家原来贫寒,不被父母兄弟们容纳,所以我才离开受役使的官职,游学于原来周、秦的都城,往来于幽、并、兖、豫之域,得以拜见当世的通达之人,和隐逸的儒学大师们交流,只要有所领会发都要拱手致敬,所以才能领受学问。于是多方稽考《六艺》,粗略观览传记,时常看到密书和谶纬术的奥妙。在我年过四十时,才回返家中瞻仰亲人,租来土地耕种,以便打发时间。这时遭遇阉尹擅权专势,被牵连到禁锢之中,整整经历了十四年,最后蒙受大赦令,被举荐贤良方正有道,征辟到大将军三司府中。公车府两次征召,其中姓名的文牒放在一起的,都是宰相类人物。那些担任要职的公卿,德行大雅,堪以担任帝王之臣,才应当在朝中排列次序。我暗自考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只想思念陈述先圣孔子的本意,思考整理百家不同的思想,也许能够竭尽我的才华,所以才没有接受征召命令。这时黄巾军为害,我又如浮萍一样飘落南北,最后终于得以返回家乡。到了今年,我已经七十岁了。本来就家道衰落,又一再被耽误,按照礼法的要求,应该早把家事交给子孙。今天就告诉你,我已经年老,把家事托付给你,然后我会闲居在家,休心养性,继续进行学业。如果不是拜国君的诏命,询问族亲的忧虑,瞻仰敬亲的坟墓,观看野外的生物,为什么还要扶着拐杖出门呢!以后的家事无论大小,你都要全部承接下来。我感叹你只是孤身一人,没有兄弟互相帮助,一定要勤勉寻求君子的大道,认真钻研学问,不要荒废,要恭敬慎重你的一行一动,去接近有德之人。显赫的名声是由你的朋友亲友们传播的,德行确立全在于自己的志向。如果获得了美好的名声,自己的一生将是非常荣耀的,怎么能不深入思考呢!怎能不深入思考呢!我虽然没有佩戴绂冕的官职,却有让出爵位的雅量。我自认为对典籍有论赞之功而高兴,差不多没有给自己的后人留下蒙羞的事情,最后之所以还有些愤愤不平的话,只是因为自己亡亲的坟垄还未修成,所喜欢的书籍大多数已经腐烂破败了,不能在礼堂中订正写成正本,以便传给后人。我现在已经日西方暮,还有什么想图谋的呢!家里比过去稍微强了一些,你要勤务农事,不用再担心饥寒交迫之事。要少讲究饮食,更不要讲究穿戴,在这两个方面节省,不要让我有所遗憾。你如果记不住这些,那就算了吧!”
这时,大将军袁绍占据冀州,他派使者邀请郑玄,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来到,袁绍仍然把他请到上坐。郑玄身高八尺,能饮酒一斛,眉秀目明,仪容温文尔雅。袁绍的宾客中有很多豪俊,都很善于辩论,看到郑玄只认为是一名儒者,并不知道他是学识渊博之人,于是纷纷起身向他发难,提出很多怪异的问题。郑玄依次回答对方提问,其内容超过了对方了解的范围,并且都是对方闻所未闻的,所以无不叹服。
这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附袁绍,他自我介绍说:“我是原泰山太守应劭字中远,我想拜您为师怎么样?”郑玄笑着说道:“孔子的门徒要考试(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颜回、端木赐等人不敢向老师称呼自己的官职。”
应劭面现惭愧之色。袁绍举荐郑玄为秀才,表奏朝廷封郑玄担任左中郎将,郑玄全不接受。公车府征召关玄担任大司农,赏赐安车一乘,所经过地区的长吏全都迎送。郑玄因病请求退休回家。
200年春天,郑玄梦到孔子告诉他说:“起来吧,起来吧,今天的岁星在辰,明年岁星在巳。”郑玄醒来后,用谶纬来计算,知道自己性命将要终结,过了不久就卧病在床。
这时,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袁绍命令儿子袁谭派使者逼迫郑玄随军出征。郑玄迫不得已,托着病体来到元城县,病情加重不能前进,在这年六月郑玄去世,享年七十四岁。郑玄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过,身穿丧服参加葬礼的共有一千多人。
郑玄的门人一起撰写郑玄回答各弟子提问的《五经》,依照《论语》的体例写成《郑志》八篇。郑玄注释的共有《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另外还著有《天文七政论》《鲁礼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共计一百多万字。
郑玄在文辞方面比较质朴,很多人因此讥讽他过于繁琐。至于经传研究可以说事情非常切合,被尊称为“纯儒”,齐、鲁等地把他作为儒家宗师。他的门人、山阳人郗虑官至御史大夫,东莱人王基、清河人崔琰都在当世著名。还有乐安人国渊、任嘏,这时只是幼童,郑玄认为国渊是国器,胡嘏具备道德,其余的也被赏识提拔,都像郑玄预计的那样。郑玄只有一个儿子郑益恩,孔融在北海时举荐他为孝廉;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时,郑益恩参战战死。郑益恩有名遗腹子,郑玄因为孙子的手纹很像自己,为他取名为小同。
论曰:自从秦朝焚烧《六经》,圣人之文被毁灭。汉朝建立后,各儒生重修艺文;到了东汉时期,学者们也各有名家。那些墨守成规之辈,固执坚持自己所说,各种异端纷纷涌现,彼此之间诡辩激荡,于是经学有了很多家,每家又都分出各种学派,著述章句多的达到上百万字,致命学生徒劳少功,后生疑虑重重却无法订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杂错误,订正错漏缺失,此后学者们才知道大体所归。我的祖父、豫章君范宁每次考正先儒们的经训,总是推崇郑玄,经常认为孔子的门生们也不能这样。等到他教授学生时,就专门使用“郑氏家法”讲授了。
赞曰:富平之绪,承家载世。伯仁先归,厘我国祭。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1月29日(古历壬寅年十一月初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