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张二王杜郭
吴承郑赵列传(一)
宣秉(?~30年),字巨公,冯翊云阳县人。他年少时修行高节,显名于三辅地区。在汉哀帝和汉平帝之际,宣秉看到王氏据权专政,侵夺刘氏宗室,有逆乱的苗头,就隐居到深山中,州郡中接连征召,他都称身体有病拒绝做官。王莽在担任宰衡后,专门发出征辟命令,宣秉并不回应。在王莽篡位后,又派遣使者征召,宣秉坚持说身体有病,拒绝前往。
刘玄继位后,征召宣秉担任侍中。25年,封宣秉为御史中丞。刘秀特别诏令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尚书令在朝会时,可以同坐一席,所以京师洛阳人们号称为“三独坐”。第二年,宣秉升任司隶校尉,他善于抓主要工作,简化繁琐苛刻的细节,受到百官尊敬。
宣秉生性节约,经常盖布被子,用瓦器吃蔬食。刘秀曾经亲到他的府舍,见到后赞叹说:“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马上赏赐他布帛帐帷用品。28年,刘秀封宣秉为大司徒司直。宣秉所得的俸禄,全部用来收养亲族,对其中的孤弱者,他把田地分给穷苦人,自己家中没有一石粮的存储。30年,宣秉在官位上去世,刘秀十分怜悯,封宣秉的儿子宣彪为郎官。
张湛(25~44年),字子孝,扶风平陵县人。他平时表情严肃,喜欢礼仪,举止都有准则,他居处的幽室必须先进行整修,虽然面对妻子,也仍然严肃的就像面君。在乡间时,他仍然正颜正色,三辅地区把他作为仪表。有人对张湛说他伪诈,张湛听到笑着说道:“我确实是伪诈。但人们都诈恶,我独自诈善,这难道也不行吗?”
张湛在汉成帝和汉哀帝年间,担任两千石官吏。王莽时期,张湛历任太守、都尉。
建武初年,张湛担任左冯翊,他在郡中修行典礼,设置条教,政教广泛推行。后来他返回平陵,看到寺门后步行。主簿进前说道:“明府位尊德重,不应当步行自轻。”张湛说:“《礼记》中说,下公门,轼辂马。孔子返回乡里还要小心翼翼,父母所在的封国,应当尽全礼,怎么说是自轻呢?”
29年,刘秀封张湛为光禄勋。刘秀临朝时,经常有倦怠的表情,张湛马上指摘其过失。张湛经常骑乘白马,刘秀每次见到张湛,马上说道:“白马生又要劝谏我了!”
31年,张湛因病请求退休,刘秀封他为光禄大夫,接替王丹担任太子太傅。后来郭皇后被废,张湛随后称病不再上朝,刘秀封他为太中大夫,居住在中东门候舍,所以当时的人们号称他为中东门君。刘秀多次抚慰赏赐他。后来大司徒戴涉被诛杀,刘秀强用张湛接替。张湛来到朝堂后,遗失小便,于是说自己确实有病,不能再担任朝中职务。以后几年,张湛在家中去世。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县人。他在汉哀帝、汉平帝时期,担任州郡中官吏。王莽时期,他拒绝接受征召做官,家中积累了上千金,隐居在家修养心志,平时喜欢施舍接济别人。每年在农忙时节,他都运载酒肴到田间地头,慰劳辛勤劳作的农民。那些自甘堕落懒惰者感觉羞耻,都不好意思到王丹面前,王丹都给予鼓励。城镇中的人们相互勉励,都逐步富裕起来。对那些轻狂狡诈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王丹都晓谕他们的父兄,让他们深刻责备。有些去世的人家,王丹都拿出钱财帮助,亲自护理丧事。有些遭遇丧事的,都等着王丹来筹办,乡邻们把这习以为常。王丹坚持教化十多年,乡风融洽,民俗醇厚。
王丹资质性情方正高洁,嫉恨豪强。这时,河南太守的同郡人陈遵是关西之大侠,他的朋友去世,陈遵前去扩理丧事,赠送的丧礼十分丰厚。王丹只怀揣一匹细绢,放在丧主面前,对主人说道:“像王丹我这样的细绢,是我家中织机所织。”陈遵听到后感觉非常惭愧,从此知道王丹的名声,想要结交,但王丹并不答应。
这时,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中粮草缺乏,王丹率领宗族赠送两千斛小麦。邓禹表奏刘秀,让王丹担任左冯翊,王丹称病拒绝担任。刘秀后来征召王丹担任太子少傅。
这时,大司徒侯霸想和王丹交友,等到王丹被征召后,派遣自己的儿子侯昱在路上迎候。侯昱接到后在车下下拜,王丹也下车答礼。侯昱说:“家公想和先生结交,先生为什么要和我这小辈对拜呢?”王丹说:“君房先生是有言在先,但我王丹并未答应。”
王丹的儿子有位同学亲人去世,他的家在中山,报告王丹后想亲自前往告慰。他们同学结伴想要前行时,王丹大怒鞭打儿子,命人寄送细绢。有人询问其中缘故,王丹回答说:“交朋友的难处就在于,不能轻信其所说的话。世上人都称赞管仲和鲍叔牙,其次则是王吉和贡禹。张耳和陈余以互杀告终,萧育和朱博发生矛盾没有终结,所以朋友之情保全的太少了。”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其见解。
有名宾客向王丹推荐了一位名士,王丹借机进行荐举,后来被举荐的名士犯罪,王丹因荐举不实被免职。这名宾客因为惭愧与王丹绝交,但王丹始终没有说什么。王丹很快就又被征召担任太子太傅,就招呼那位宾客说:“先生当初和我绝交,为什么料想我王丹气量会这么小呢?”他不再为这名宾客提供食物进行惩罚,后又恢复原来的关系。王丹后来离职,在家中去世。
王良字仲子,东海郡兰陵县人。他年少时好学,学习《小夏侯尚书》。王莽时期,他称病拒绝做官,教授儒生一千多人。
26年,大司马吴汉征辟王良,王良没有答应。27年,刘秀征召王良担任谏议太夫,多次向刘秀进忠言,按照礼仪举止进退,受到朝廷人们的尊敬,刘秀升任他为沛郡太守。王良来到蕲县时,称身体有病不到郡府就职,官属们全都跟随他。王良上书称病请求退休,刘秀征召他返回京师,封他为太中大夫。
30年,王良接替宣秉担任大司徒司直。他在位恭敬节俭,他的妻子从不进入官舍,平时盖布被用瓦器。这时,司徒史鲍恢因事来到东海郡,顺便探望王良的家中,看到王良的妻子穿着布裙背着柴草,正从田地中回家。鲍恢告诉她说:“我是司徒史,特意来取书信,请让我面见尊夫人。”王良的妻子说:“妾我就是。只是苦于劳作,没有什么书信可送。”鲍恢于是下拜,叹息返回,听到的人无不称赞。
王良后来因病回家,一年后又被征召。他来到荥阳后,病情加重不能继续前进,就到朋友家中。朋友不肯相见,对他说道:“没有忠言奇谋却获得大位,来来回回你不烦吗?”拒绝让王良入门。王良听到后十分惭愧,从此后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刘秀又诏令送去玄纁聘任,王良仍不答应。后来刘秀来到兰陵,派遣使者询问王良病情,王良无言以对。刘秀诏令免除王良子孙的徭役,他最后在家中去世。
论曰:以仁为利的假借仁来谋取利益,践行义的不会假借行义来实现大义。季文子的妾不穿丝帛,鲁国人作为美谈。公孙弘穿布衣盖布被,汲黯讥笑他行为多诈。事实没有不同,却誉毁各异。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具体的义与利不同吗?宣秉、王良处位优重,但宣秉甘于淡泊,王良的妻子背负柴草,可以称得上节俭了。但当世人赞赏他的清廉,君主称赞他们的高节,难道不是因为他以诚相待吗?《论语》中说:“同言而信,则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则诚在令外。”不正是这样吗!张湛不屑于别人讥讽他作伪,是因为他本身不作伪;王丹知道交友之难,是因知道了交友的真谛啊。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1月2日(古历壬寅年十月初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