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但朱安与鲁迅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朱安最后成为鲁迅的遗物孤独死去。朱安的悲剧原因是朱安与鲁迅所在年代封建礼教还没有完全没落,新的思想开始产生。鲁迅出身封建大家庭决定了鲁迅要遵守封建礼教,维持家族声誉,鲁迅父亲多病早死,鲁迅是个孝子,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失望所以违心娶了朱安,朱安出身大户人家,是个传统守旧的女人,她缠足又不识字 。鲁迅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并且留学日本,所以追求思想上的自由和婚姻的自由,从这些方面来看,朱安与鲁迅在文化程度,思想上,生活上差距非常大,鲁迅一方面摆脱不了封建礼教,摆脱不了孝道,另一方面又要追求婚姻自由,鲁迅身上新旧思想的矛盾注定了朱安的命运悲剧。这从鲁迅向友人说朱安是他母亲娶的夫人而不是他自己娶的夫人可以印证。
鲁迅后来与女学生许广平不顾声誉结合在一起,是因为许广平是个接受新文化,新教育,新思想的新女性,她与鲁迅文化程度比教接近,有共同思想,共同语言,也可以说鲁迅与许广平在文化程度,思想观念上比较门当户对,所以他们有生活在一起的共同兴趣和基础,最终才能不顾年龄差距生活在一起。
鲁迅与萧红虽然没有恋爱的记录,但是从萧红居住在上海时除了在文学上得到鲁迅的帮助外,萧红几乎天天往鲁迅家里跑,鲁迅对萧红的爱护好象还超过许广平,这不能不怀疑鲁迅与萧红在情感上更加接近。因为萧红与鲁迅一样都是作家,许广平虽然也是个文化人,但一直是鲁迅的助手,帮助鲁迅抄写文稿,照顾鲁迅的生话,从这一点看萧红更胜许广平,所以萧红与鲁迅互有好感也就不奇怪。当然鲁迅与萧红也许互相欣赏,但因为理智而没有越过雷池。
所以说婚姻需要双方从思想观念,文化程度,家庭观念,生活细节的门当户对才互相有吸引力,才有幸福,这个门当户对不是经济上的门当户对,当然如果经济上门当户当也不是坏事,而且会更好,所以说婚姻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封建的思想,而是现实生活中证实的真理。假如一个山区不识字的姑娘嫁给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男博士你说他俩幸福的几率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