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前同事来做美瞳线,操作过程中她说到自己目前纠结的事情,现有的工作没有任何前途,想要去学习插画,却又怕学习插画会占用太多时间应付不了,更怕学好插画以后带来不了经济效益。有个朋友约她一起合作给几个小孩子做课外培训,她心动了既想辞职专门和朋友做培训解放时间,顺便学学插画,却又担心自己应付不来教不了孩子,还担心学习插画的时间和教孩子有冲突……
在一旁的我听的只想怒吼一声,纠结啥呀,想干就干么!哪来那么多的担心?我当然不能这么做,只能给她加油鼓气,然后听她继续纠结。
所以,在看《从行动开始》的时候,我频频想起我那位前同事,极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她,让她别那么纠结,开始正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到底能做什么,然后赶紧开始干正事才是真道理。
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人,我们自己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吧。想想去年刚辞职的时候,一直纠结自己要不要去学纹绣,纠结犹豫了一个月,后来我闺蜜劝我学了再说,一门技能学会了总不会白费,我在她的劝说下才下定决心去学习。学好半永久以后,我发现,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我们常常只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真正去做的时候,其实并没那么困难。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本来豪情万丈要去做一件事,却最后都迟迟不能去行动呢?
《从行动开始》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不敢行动,往往因为我们想的太多,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意志不够坚定,自己这次也不一定能做好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最后往往畏难而退,连尝试一下都不敢。
然而事实上,意志力根本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就算是号称自己意志力超级坚定的人,也不见得能干好任何一件事。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做的很好的事情真的是凭坚强意志力么?如果不喜欢做一件事,意志力再强也不见得能做好。我们做的好的事情,要么是我们特别喜欢的,要么是不得不做的。可见想要做好一件事,仅仅想靠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是行不通的。
何况,我们往往存在认知偏差,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跳出来。据说人每天会出现700条负面信息,以此干扰我们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可能上次你某件事没做好,在这次你想要改变的时候,就会突然跳出这个念头,哎呀,我这次估计也做不好,算啦,干脆放弃别丢人现眼好了。因为认知偏见的影响,让我们陷入与事实不符的思维误区中,就做不到公正客观的认知事物,认知自己,也就很难开始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了。
》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自己只要想到改变就能干脆利落的去做呢?
当我们知道自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就要学会原谅真实的自己,当自己又产生不利于当前做事的念头的时候,告诉自己要正视现实,不要被过去的成见蒙蔽束缚住了。
当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无法理性思考时,可以做以下的训练:
正确认识当前的情况;
设定好必须要做的事情;
思考什么是该做的,按照先后顺序采取行动;
如果出现问题,思考原因,正确面对。
》我们该如何行动呢?
想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改变我们的人生状态,光想是没用的,只有不断积累小而具体的行动,才有可能实现。
当我们想到一件事就立即去做,从最简单最容易出结果的地方开始着手。比如,当你想要运动减肥,没必要立即从五千米的跑步开始,这只会让你彻底失去信心。你完全可以从每天跑十分钟开始坚持,坚持一定时间后,状态的改变让你看到希望,再慢慢增加时间。
虽然全书都在讲一个最关键的道理,即说得再多想的再多,都不如切实的行动一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的确是有很多关于个人管理的真知灼见,虽然逻辑感觉有点散,需要自己去整理,但书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值得操作的地方,我会把它给我前同事看看的,让她别再光想不做只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