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原公司的项目,很突然地,因为资金问题就停掉了。我也匆匆面试过几个公司,虽然都拿到了offer,但总感觉内心飘忽不定的。不知道是还没从上一份工作中跳出来,做好立即投入下一份工作的准备呢,还是自己本来就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迷茫。
跑了几个面试后,就病倒了,脑袋也晕晕沉沉。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期间也把所有offer都拒绝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觉得心里很没底,怎么选都不对。Y君说,那就当作放个小长假,休息一段时间吧,好好整理一下上一份工作的东西,想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我想也好,趁这段时间,好好放松一下吧。在家瘫没几天,没有工作忙活,浑身不自在。于是开始学习之前买的运营课程和理财课程。Y君指出了我作为当代社畜的现状——用学习麻痹自己。
然后我就突然发现,没有结合工作实操的课程学习,就是个坑。运营课程,看着老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虽然也会有基本的实操,但没有放到具体工作中去实践,无法检验真伪,就学得索然无味。一时之间,仿佛回到了大学课堂,不管老师在上面如何眉飞色舞地“表演”,学习效率就是没有为了考个很难的证书每天泡图书馆自学来得高。
倒是基金课程的学习,很有意思。原因我也知道。第一,我爱钱,更爱钱生钱的那种感觉,非常有成就感;第二,在学习课程时可以随时随地实操,能直接通过自己所操盘基金的涨跌,来验证课程理论策略的正确与否,就像探索奥秘一般。以上两点,就足以让我找到学习的乐趣,它可以跨越冗长的时间,也能让原本叫人头晕目眩的数字都变得有趣,倒有点像打怪升级了。
说回我的无业游民状态吧。记得之前一个前辈说,千万不要裸辞,裸辞一开始是很爽有大把时间,但当你在家呆个一个月,你就开始空虚心慌,加上没有收入来源,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你可能会随便找一个公司先入职,然后就这样跳进另一个坑了。我虽是因项目停掉迫不得已离职了,但也跟裸辞没什么区别,都是没有下一个目标的。想想还是挺慌的。
项目接近尾声或者说在后来我离职后,也有匆匆挑了几家不错的大公司进行面试并拿到offer,其中也有满意的,但最后因为自己生病,脑子一团浆糊一样,觉得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没有整理好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就一一婉拒了。现在想想我挺二缺的,这世上哪有什么事情是得自己完全想明白了才开始干的呢?这些年来,很多人生中的大事,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吗?而且过程中即使有不妥的,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直以来,都非常幸运,每个关卡都有不同的惊喜。
人总是很奇怪,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总是会害怕,怕选择其中一个,又错过了另一个,害怕自己没能开个好头。趋利避害的天性,让人本能地避免选择,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拖延症。但总归还是有救的,方法就是:在差不多的时候,脑袋放空眼睛一闭,果断决绝地迈出第一步。“走一步算一步”这种源远流长的大智慧应该普世才对呀!能拯救多少拖延症“晚期”患者呢!
妈妈在催婚的时候,总是会搬出很多大道理。她说,你们这一辈的人就是想太多了,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的,想要弄懂婚姻才肯结婚,弄懂家庭才肯生娃,用了这么些年去空想这些问题,想到最后却越来越怕,越怕越错。
妈妈的大道理,听多了反而觉得很有味道。一辈子就那么些年,我们却什么都要想清楚了才敢试。不敢开始一份新工作,不敢开始一段新旅程,不敢进入一个新城市,不敢步入一段婚姻……但人生事一桩桩一件件的,又反复无常,得花去多少时间才能琢磨透呢?更何况我们还总喜欢做“空想主义”。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只能最大力度把自己过好了。想一想,职业空窗期很考验人呀!颓废的生活过不了太久,那就自己先瞎折腾呗。
记得读过张小娴的某本书,书中说“这一年快要过去了,你都做了什么证明你爱自己?”我想了想,2020年世界的确挺不容易的,但自己在这一年似乎过得比以往都要好。生活还不错,有些变化,也能保端持好奇,保持学习,保持健身……2020结束前,我记得网上有很多关于“重生”的话题,比如“重启2020年”、,比如“假如能回到过去,你想回到哪一年”……
朋友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也认真想了想。
答案是:不回去。
原因是:虽然过去很好,但比起过去,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