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稿:《聪明的阅读者》第一章:如何建立阅读系统
引言:
大多数人都知道阅读对于自身的知识与认知的扩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阅读的正确姿势与技巧呢?《聪明的阅读者》这本书,通过作者阳志平的独特视角,以及拆分出的阅读的"系统模型"、“系统阅读法”和“系统选书法”,引导我们建立认知阅读体系。在这章,我们将拆解《聪明的阅读者》第一章,深入阅读的系统模型、系统阅读法和系统选书法的核心内容,为您指导构建系统化的阅读体系,从而实现阅读的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优化。
第一论点:阅读的系统模型
在这个部分,作者将任意一次阅读行为拆分为阅读者、文本和情境三个要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作者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获取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建议及时的知识结构,让自己成为通过阅读理解世界的形成。而正确的阅读系统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全面高效地获取这些知识。比如,关于系统模型,作者谈到了:
正面案例:自传体书籍《毛泽东传(1893-1949)》
阳志平指出:位列中国历史名人之林的毛泽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多个关键时期,皆受到其影响。这期间,毛泽东所创造或参与的事件,也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毛泽东,无疑是一项值得深入的研究任务。
在看待该本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重视的是该本书的文本内涵。其背景、内容、独特角度、特定创造,都是在包容各方的考量中,为系统模型服务的。
反面案例:某公务员备考书籍
某些公务员考试的备考书籍在内容上往往比较单一,主要放在考试的实操性上,对于引导读者全面地考虑公务员这份事业,多角度、全面地理解背后的理念和社会关系则缺失了。由此可以看出,比起自传体书籍,某些公务员备考书籍在阅读的系统模型上,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
总而言之,在阅读的系统模型部分,作者介绍了阅读行为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思路,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并形成卓越的智慧。
第二论点:系统阅读法
在本部分,作者主要介绍工具性的“系统阅读法”,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作者指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必须高效阅读。系统阅读法要求结合阅读者自身的特点,“结构式阅读”和“主题式阅读”两种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把握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其中,我们看案例来理解。
正面案例:以技术类图书《黑客与画家》为例
该书为流行技术书籍之一,该书包括分解问题、观察世界、自己动手等部分。为什么这样的书籍能够提升系统阅读效率呢?因为在阅读技术书籍、信息类书籍,需要及时记录些关键信息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并及时应用到相关应用场景当中。
反面案例:文学类书籍的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中,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关注点放在作者在细节表现的演绎中或是心理刻画中。读者的兴趣转移往往会主导读者的思考、思维方向,并且没有制定详细的阅读体系的话会让读者浪费过多的时间,造成知识学习的低效。
第三论点:系统选书法
在我们建立系统阅读体系以后,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去读书呢?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提供的答案是,“系统选书法”,这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选书方法与技巧。在选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点呢?作者给出了意见。
正面案例:读完一段时间的日记类书籍
日记本身就是作者在实践中的真实记录,这样的著作非常适合采用系统选书法,可产生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并能不断吸收新鲜的文化知识。
反面案例:毫无建立系统的目标的随意浏览
对于没有系统选书法的人而言,很容易被一些消费主义书籍所吸引。这些书籍往往只能在短时间内满足个人娱乐的心理,放在与干系决策和实用性相对比较低的学术研究与行业分析上,难以起到更实用、有用的作用。
总结:
通过本章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系统模型、系统阅读法和系统选书法三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阅读并形成系统知识。为了更好地实现“聪明的阅读者”,我们需要不断锤炼和完善自身的阅读体系,从而在知识体系的搭建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系统建设与优化。而我们读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心理倾向整合自己的阅读需求和目标,然后根据阅读的想法、方法和效果来相应地升华阅读技巧。从而实现聪明阅读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