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爽临
原文/http://www.jianshu.com/p/3c32440d30c1
本文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
脂肪被平反了么?猪油可以吃了么?等等,再没搞清楚全部的事实之前,先不要急于推翻旧的结论。
就在刚过去的8月29日、《柳叶刀》上发表了关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摄入量与健康之间的的最新研究,娇娇就马上翻译成中文发到微博微信平台上。
娇娇引用原文说:
与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膳食脂肪、不如强调建议公众降低膳食中的碳水比例、要注意适量、甚至要考虑减量。而对于脂肪、他们认为脂肪的摄入不需要再设置什么上限(除了明显有害健康的反式脂肪之外)——Bottom Lines现在已经变为:大部分情况下脂肪不仅仅是OK的、甚至还会对健康有益。
但是本次研究所揭示的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脂肪、似乎都能够降低全因死亡率。列举如下:
①单不饱和脂肪降低19%。
②多不饱和脂肪降低20%。
③饱和脂肪降低14%。
尤其是第三项发现非常耐人寻味——饱和脂肪也能降低死亡风险。须知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近年来有利于饱和脂肪的健康效应获得平反的严谨证据在不断积累、学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饱和脂肪根本不是公众曾经认为的『死亡之吻』、退一万步、至少并不会招致心脏病的发生。
此文一出,立刻带动一波节奏。比如著名科骗《瘦龙健康》立马撰文《多吃主食死的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发表在其公众号中,一下子赚了10万阅读与3312个赞。至于该号为什么说不是渣而是骗,这不是今天的话题,以后另文再说。
今天我想说的是,看科普文章一定要懂得批判性阅读,不是什么人的科普都是无条件接受的。
科学精神中有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质疑精神,科学不怕质疑,而且鼓励质疑。科学反对的就是无原则地相信。那么,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证据。标新立异的结论一定要有坚实的证据背书,而且,这个证据必须要经过严格地同行评议和认可,并且经过长期的验证后,才可以称为科学共识,并且经过荟萃分析后由权威机构形成指南。仅仅凭借一篇论文或者几篇论文,根本不能当成新的科学结论去否定之前的那些共识。否则,韩春雨就成了精了。如果有心的话,大家也可以看看中国知网里面的那些关于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的论文吧,简直是汗牛充栋,但是这依然不能称为科学共识。
科普很多时候是对科研成果的解读,而不同的科普作家对科研成果的解读也不完全一样,况且专业人员跟科普作家的观点也常常不一致,这就难免被歪曲甚至误读。当然,也不排除像《瘦龙健康》这类的,举着科普之旗,行反科学之实的渣渣在胡乱解读,夹带私货。不得不说的是,很多文章本身就是二手的科学信息,再加上了科普作家的解读, 这中间的转换过程不一定那么准确。如果碰到一些阅读障碍者,那误解就有加深一层。 所以,读科普真的要看作者的信用。
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科研界不是科普界,科研界里只要是按照科学的范式形成的观点,什么都可以说,比如朱清时完全可以在科研圈里面发表论文说“量子世界观和佛教世界观是一样的,量子力学说人类灵魂的存在的证据”,毕竟有同行评议进行把关。但是,在科研界还没有形成科学共识,就以科学的名义,当成科学结论对公众讲出来,这是不恰当的。即便是想向公众介绍前沿的科研成果,作者也有责任向公众说明这些还不能取代权威机构原有的科学共识,形成新的科学共识。所以大家应该就知道为什么范志红式的所谓“原创科普”,是有毒的科普了吧。
最后说说脂肪。
201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能量摄入(热量)和能量消耗应保持平衡。有证据显示,摄入的脂肪总量不应超过摄入总能量的30%,以免不当增加体重,还应从饱和脂肪转向摄入不饱和脂肪,并争取消除工业制作的反式脂肪。
不饱和脂肪(来自鱼、鳄梨、坚果、葵花油、菜籽油和橄榄油等)优于饱和脂肪(来自肥肉、黄油、棕榈油和椰子油、奶油、奶酪、酥油和猪油等。
这个结论依然是全世界众多科学家的科学共识。
PS,下面链接都是娇娇文章给出的一手信息链接,有几个人看过?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2252-3/fulltext?elsca1=tl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