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的人生哲学---“尚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一生成功的秘诀:做事不绕弯子,不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彻底,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已诚往,不玩心眼。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
---通过读书交友,曾意识到只要一步步踏实用功,也可以达到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的高度。30岁这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志要做“圣人”,即完美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
---写日记。目的是“反省自己、督责、规范自己”。
1.要把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做
2.要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把一天做了什么事,说的什么话,都要细细的过一遍。然后反省哪件事做的不对,哪句话说的不对,记下来,深刻反省。
---改过要从自己做起,意识到了马上就要改。
---“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通过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最有效。
---根深蒂固的缺点、毛病只有用一生的时间去“慢火温”,才能慢慢化解。在修身起始阶段,要“猛”,进行阶段,要“韧”,关键是“不放弃”。
---“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
---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是弱者。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每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
---祸是福之基,不能自暴自弃,应该置之死地而后生
---战略:“以静制动,反客为主”。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不主动出击。“致人而不至于人”。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战略安排行动,将战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理念: 做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尽力就好。凡做大事,大的环境因素占一半,人的力量占一半。真正出力的人不一定成名,成名的人不一定能享福。
---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名望达到顶点的时候,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越辉煌,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关键是处理好“权”和“利”二字。
做对比1
跟曾对比在遇到困难挑战时,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曾国藩一生,朋友如云,受他提拔提携的人很多。大部分都跟他成为了终身朋友,知道感恩报恩。但也有少数几个,比如沈葆桢左宗堂,对曾恩将仇报。尤其是左,在跟曾彻底失和之后,还经常讨论曾的不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左的“科举情结”和“瑜亮情结”。曾的反应是,没有公开说过左一句坏话,私下里也不谈论与左的是非长短。做到了“相忘于江湖”。对左的攻击一不骂、二不听、三不管。
对比自己:
无数次我给别人提的意见是对的,但说话都太直,多次都反过来给我吵架。
反思:
1.自己说话方式方法比较冲,没考虑别人的能不能接受。
2. 以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去要求别人,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放在脸上。所以加重之间的矛盾。
总结:
1. 做人不够圆滑,太刚直,就是个“楞头青”。自以为豪爽,却容易得罪人。
2. 人跟人不一样,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处事方法要求别人。和别人相处,应该求同存异,尽量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
3. 改掉自己说话的态度,待人要谦和,更多的理解、尊重别人。
4. 多欣赏别人的优点,像别人的优点学习。
5. 多赞扬别人,对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夸奖,(不吝啬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