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文与绘本相遇,二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在执教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时,我突然想起徐老师推荐的绘本《礼物》,这二者是否有某种联系呢?
《玲玲的画》讲述的是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然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再重新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她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而《礼物》这本绘本不正是《玲玲的画》的延伸与拓展吗?
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收到一份礼物时,可是打开一看却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怎么办?是把它舍弃,还是开动脑筋,将它另作它用呢?
在本节课上,我先让这生扫清了字词障碍,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出玲玲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再从文中寻找为何玲玲由满意到着急再到满意的原因的句子,着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人物的心情。
接着,我抓住了爸爸说的:“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入手,抛出在我们的身边当你收到了一份礼物,它并不是你所想要的东西时,你什么怎么做呢?
由此对绘本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被作者的奇思妙想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我让他们猜一猜,此是,如果你是那只小鸟,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或是你是那棵大树,你会怎么办?你会有什么样的好办法呢?
孩子们个个脑洞大开,一个个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趣极了。有的孩子说:“”如果我是那只小鸟的话,我会拿着它就当马桶用。”“我不同意,我会把它拿来做鸟窝。”……
之后,我让他们根据故事的内容,再想一想,还会有谁,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他又会怎么做呢?
充分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就请他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结合自己的想法画一份思维导读,孩子们个个投入其中,连平时上课爱玩的孩子,此刻也沉浸其间。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都还在不停地给思上色,当我请他们下课休息时,他们问我是否可以不下课……
当课文与绘本相遇,是如此的有趣,期待更多的文本能走进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