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疾先疗心

“讳疾忌医,终酿大祸”,古训虽历千年而犹新,其背后隐藏的不仅是蔡桓公般的固执,更是一种深植于人性深处的颤栗,即对绝望结果的恐惧,对信赖崩塌的忧惧。此种拖延,非简单惰性使然,实为心灵在绝望与怀疑交织的迷宫中的艰难跋涉。

恐惧绝症判决,是悬于求医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可能的真相过于残酷,灵魂便倾向于以沉默筑起高墙,仿佛不闻不问,厄运便不会降临。苏轼在《盖公堂记》中言:“畏病而不敢病,病必甚。”这种逃避,恰如鸵鸟埋首沙丘,非但不能驱散阴影,反使微恙在拖延中酿成沉疴。史迁有言:“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生命对健康的渴望与对病痛的无助,在此刻凝结成不敢触碰的禁忌。

另一方面,对医者责任的疑虑,如同寒冰,冻结了本应流淌的信任之河。若“白衣天使”的形象蒙上逐利的尘埃,当“仁心仁术”的誓言在现实碰撞中褪色,患者伸出的求助之手便会迟疑缩回。《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任纽带一旦松动,任何良药都可能先经怀疑的筛网过滤,疗效自然大打折扣。如《韩非子》所喻,犹如“良医不能措其术”,非技不如人,而是悬壶之基已然动摇。

故而,破除“讳疾忌医”的痼疾,须从疗治心灵入手。既需个体培养直面无常的勇气,如罗曼·罗兰所言,“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更需社会构筑坚实可靠的医疗伦理,让杏林春暖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当信任的阳光驱散恐惧的阴霾,当仁心与仁术在人间交织成最美的乐章,拖延的坚冰自会消融,健康的泉源方能润泽每一个渴望的生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医者父母心,医生乃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他们凭借妙手回春的医术,化解痛患者身上的各种顽疾。片片药香,...
    JimingLiu阅读 10,760评论 0 0
  • 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故事了。 老张自称某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主治医师,尤其擅长妇科,经他治愈的省部级领导差不多都三位数...
    风暖东华阅读 5,429评论 0 5
  • 文/焦成松 怎样当个好医生?就地取材,向儒释道汲取营养。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行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
    下马饮君酒阅读 4,719评论 0 2
  • 叶氏中医传统膏丸制作技艺丨叶氏中医传统膏丸采用纯手工、古法制作,是叶氏中医世家传承人通过中医辨证、开具处方、慢火熬...
    谷雨CHN阅读 4,084评论 1 7
  • 在中医药的璀璨星空中,国医大师们不仅以精湛医术济苍生,更以拳拳爱心行公益,将 “医助有缘人” 的精神从诊室延伸到更...
    半点财说阅读 8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