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话题时,我想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走一步,再走一步》。其实,文章的要旨在于:“我”在一次攀岩冒险中,由于受到父亲所传授的方法,从而我学会了如何解决困难,这是“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自己能够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后来,我又看到一篇有关写父爱的文章,但其中一个细节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作者说,自己读书时,由于学习不好,有了退学的念头。后来被父亲知道了作者的想法,父亲便带上作者一同去登山,父亲带上作者从最难攀登的路线,披荆斩棘最终登上山顶,使作者有一种历经困难后的成功喜悦。登山后,作者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重整旗鼓认真学习而终有所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也好,还是后文中提到的父亲。他们都是懂得用一种方法,让孩子学会解决困难的,并让其终身受用的父亲。
在人生中,或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通常会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也会说“天不遂人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因为这样,怎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当然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困难让弱者退缩,让强者更强。困难是成功铺在你前进道路上的试金石,倘若你被困难击倒,你虽然能够看到发散着金光的成功,可你却无法得到;倘若你能够战胜困难,不仅你能变得强大,而且成功离你越近。
其实,世界上为之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能够面对困难,并且也能够在困难中磨练自己。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成功者,却能够在困难中顽强磨练自己,成功不过是困难对他们最好的馈赠。
失败,或是挫折,当然能够影响一个人对所做的事的信心。关键是看你在失败或是挫折中,如何抉择。是选择放弃或是继续前行,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世界上最让人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在做事时遇到困难,让人激动得也是困难,在克服苦难迎来成功,那时的喜悦和幸福会让人无以言表。
一个人经验的成长,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滴水穿石”“积土成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都是说明,经验的成长,非是一日之功。
所以,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解决困难的经验和方法,当然也是我们必须对孩子培养的素养之一。
孩子解决困难,看似没有什么价值。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看到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他们通向成功的自信保障。
就好比是登山,不同的人对登山的含义理解并不一样。有的人,认为登山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是苦差事,因此,他宁愿坐在山脚也不愿意迈开自己的双脚;有的人,认为登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也会因此而激情澎湃的对登山有一种冲动;有的人,不仅认为登山时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他更渴望看到登上山顶时而在山脚看不到的风景。对登山的意义认识或是理解不同,每个人的行为自然也就不会一样。
刚才已经说过,第一种人宁可坐在山脚也不愿意迈出自己的双脚,哪怕这是尝试一下他都不愿意;第二种人,一开始登山在激情的支配下,或许不会有所反应,但随着登山难度增大,激情消退,他可能就会坐在原地再也不肯迈开双脚继续攀登;第三种人,因为理解了登山的意义和对山顶那边的风光充满向往,那么,他不仅会迈开双脚主动登山,即使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也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继而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解决困难,直到登上山顶,看到山那边的风光。或许山那边的风光并不是他所期望的那样优美,也许是一片盐碱地。不过,可以放心的是,这样对困难报以积极心态的人,就算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他还是会选择继续向着另一座山攀登,继续向着山那边的风景奔去。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三种人对待困难的态度上,看出三种人不同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无法享受克服困难带给他的快乐,也无法享受山那边的风光,因为,他从不迈开双脚去尝试一下;第二种人,虽然激情澎湃,可无法真正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当然,也无法享受克服困难带给他的快乐,也无法欣赏山那边的风光,他只是比第一种人稍微看得远点;第三种人,不仅收获了克服困难的快乐,也收获了克服困难的经验,同时经历困难从而更加强大,也收获了山那边的风光,哪怕只是一片盐碱地。
在这世界上,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身上都有着一种相同的素养,那就是积极对待困难,并坚持克服困难。有的人,就算吃了败仗,他能够从中积极寻找经验和不足,再找机会直至胜利;有些人,像爱迪生,不断失败,但他能够积极面对失败,最终成功。或许,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经典之谈。但我们往往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面对困难,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困难,继而如何解决困难。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遇到点点稍不如意的事情,就选择轻生?理由或是很多,但终归一点,这些人没有足够的勇气对待所遇到的困难,更谈不上解决困难。无法面对困难,他们就只能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自己所遇到的困难。
然而,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人,虽说,没有太出名,但他还是有所成就。我曾看到一篇报道,姐妹四人,父母早亡。最大的姐姐,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照顾三个弟妹,第二个,弟弟长大点后,帮助姐姐照顾姐弟四人的生活•••••••,事情的结果,姐弟四人全部上了大学,也全都参加了工作。
这是,我们百姓身边发生的最真实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感慨,也可以尽情赞叹姐弟四人,也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是大人物或是成功人士才具有的专利。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他原本和我们一样平凡,不过,他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才最终由平凡的人成为大人物,成功人士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只要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们的差别在于,对待困难的态度和方法上。
我们都会看到孩子这么样的表现,男孩子会把自己所拥有的玩具拆散,使零件散落一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样的一种情况?当然是,孩子对玩具的好奇心所引起的探究欲望。他很想弄清楚,玩具的内部结构或是在他看来他对玩具的好奇。孩子们,也会亲自动手重新安装被拆散了的玩具的零部件,以期灰复玩具的本来面貌和原有的功能。这绝对是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最好也是自我培养的方式,同时也是孩子在动手探究的工程中积累相关感知和认知的有效积累。
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和解决这件事情。对待这种事情,我们家长的反应可能不太一样。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把好端端的一个玩具弄得七零八落,最大的反应就是,不容置疑的大声呵斥孩子的行为,继而可能就是动手教训孩子一顿,让他对他的这种破坏行为长点记性;有的家长,可能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不会呵斥孩子,也不可能动手教训孩子让他对他的破坏行为长点记性,会冷静的观察孩子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在孩子重新组装这些零部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专注程度是相当高的。可能,有些孩子为了完成在他们看来非常伟大的事情,从而顾不上吃饭或是拖延睡觉时间。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们反应也不可能一样。有的家长,毕竟耐心有限,看到到了吃饭时间孩子的伟大工程还没完成,可能又是一顿呵斥:活该,好端端的一件玩具被你拆散,自作自受,并强行收走孩子手中还未安装完毕的玩具,强行孩子按时吃饭;有的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完成他中在孩子们重新组装这些零部件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原本刚刚够数的零部件会多出来。孩子在自己无法解决这些多出来的零部件时,就会想向大人们发出请求。面对,孩子的这种请求,我们的家长反应也不可能一样。有的家长,可能面对孩子的请求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短处,则会找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敷衍过去;而有的家长,则会一同和孩子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两种家长的不同反应,自然对孩子的影响自然是不一样的。第一中家长的反应,会消灭孩子的动手能力,探究欲望,以及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从中能够积累的经验。第二种家长的反应,自然能够无形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探究欲望,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从中所能够积累的经验。
两者的效果,在短时间之内很难看出明显的差别,一旦孩子能够独立做事,早期或是长期积累在他们身上的这些经验,就会发挥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威力,孩子之间做事态度,方法••••••也会差距明显。
或许,我们可以像本话题开头时所提到的两位父亲一样,换一种看似普通却又有效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或者,用一种自己所能想到的有效的方式,让孩子解决困难。但,切记一点,不要在孩子小时候或是在孩子的任何成长阶段,以一种在自己看来似乎合理的方式,消灭孩子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方法。那样,对孩子一生来说,是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