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而不同的需要背后肯定会有不同的行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需要才产生的行为。要想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首先要清楚其需要。自己的需要只有自己解决,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服务,因为别人很难看清楚你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今天看到书上的一段话:“如果你认为其他人或者是其他群体要为你的需要你负责就会有两种不幸的后果。一种是你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等待某些人来为你服务,而原本你是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自己找到解决方案的。另外一个不幸的后果是,只要你怀着这样的期望,觉得其他人应该、一定、必须为你做什么,人们听到的就多是命令或要求,这会让你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命令或要求会挑起权力之争,是快乐给予和真诚合作最可怕的绊脚石。”有些人会抑郁、纠结、抱怨、痛苦,总是强调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我,我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你们啊。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别人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满足呢?举个例子:玩耍是孩子的需要,而玩电脑游戏是为了满足这个需要的策略;学习是需要,读书是满足学习需要的一个策略;吃饭是需要,吃蔬菜是满足吃饭的一个策略。如果为了满足吃饭的需要,而强迫孩子去吃蔬菜;为了孩子学习的需要则强迫孩子去读书,这样的满足需要的策略不可用。所以在满足这些需要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也就是方式方法最重要,在这些行为的背后,肯定有着本身的需要,一定要分清楚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对儿子来说,学习是需要,读书、听课、作业、复习是策略。在这些策略中,我应该清楚的知道,哪种方式方法能和儿子达成共识,才能避免冲突。尊重与合作,尝试着运用,不要带有任何情绪,带有情绪的尊重都谈不上是尊重,没有尊重哪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