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点亮生活,会读书点亮自己

很多人爱读书,却不会读书。借几则故事,说说对阅读的理解。

董遇读书

董遇与哥哥经常上山打柴,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硏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想跟从他学习,他不肯教,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书读了上百遍后,它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董遇以三余读书闻名,找到空闲时间就读书,让他终于有所成就。

亭林读书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时,就默默地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一直以为读书就是看书,跟写笔记是不相干的。顾炎武先生一边咨询一边修改的治学方法,让我明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陶继新读书

陶继新老师年已七旬,笔耕不辍,每天读书写作至少三小时。晚年,按照国家名称重读名著,感叹名著让人荡气回肠,如沐春风。光线不足时,在线听书,听书中内容,思他人解读,记自己感悟。酷爱背书,邀家人共背古代诗歌,书香飘扬。七旬老人,精神抖擞,读书使然也。

陶老师著有《向孔子学做老师》等多部著作,坚持读书,一直到老,陶老师堪称榜样。

宋鹏读书

我儿时书少,只能看连环画。《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看过多遍,却没看到过《西游记》。五年级在电视上第一次看《西游记》时,才知道这四本合称中国的“四大名著”。小学时读了大量的儿童画报,五年级读金庸,完成了图画到文字的过渡。读书以后,就被同学追着讲武侠故事,班主任一度担心我走火入魔。高中大学读名著,工作后读了不少专著。

按理说,书中应有黄金屋颜如玉,但因方法不当,效果甚微。我喜欢读书却又被“读书”所累。我理解的读书就是看书,我以为读万卷书就是看万卷书。多年以后才明白,那些读书人都是写书人,他们深知要把书读透,就必须记书中内容,写阅读感悟,想践行之道。我只看不写,徒有读书之名。

阅读能让我们增长见识,阅读能我们更好地跟这个世界对话。但是,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是真正在阅读的人。

读书能点亮生活。

会读书的人,能点亮自己的整个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前很在乎很在乎一个人,满心满眼里都是他,房租自己掏,饭菜自己做,只为了能和他在一起,轻轻松松,毫无负担。看着他吃...
    希希暖情阅读 4,066评论 0 3
  • 我承认,自己的自制力很差。需要强化! 每天下午六点半准时下班,七点半之前就能到家,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有趣的事...
    蛋蛋是只猫啊阅读 3,226评论 0 1
  • 今天在想,为什么最近特别不想开沙龙 想到晚上要去工作室主持,组织,就很有抗拒的感觉。 难道是害怕失败 害怕得不到预...
    骑鲸看世界阅读 3,233评论 0 0
  • 2018/6/10星期天阴有小雨 早上我们娘仨早早的吃了饭送大女儿去舞蹈学校,今天上午女儿舞蹈考级要早去先...
    四年级四班杜嘉琪妈妈阅读 1,846评论 0 0
  • 安迪·沃霍尔语录: 1、干净清洁至关重要。仪容整洁的人才是真正的美人。 2、我永远忘不了一次羞辱的经验,我带了作品...
    无法相遇的两极阅读 8,08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