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高考大幕已落。禹城本科上线人数1377人,再次位居德州第一,可喜可贺!
光环之下,高兴之余,我们还是要冷静一点,作点思考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更大的胜利,否则,容易掉进坑里,固步自封。
2017年高考禹城报名人数3356人,上线1377人,综合上线率41.03%。与全省相比,报名人数583052人,本科上线人数:理科178078人,文科50999人。综合上线率39.29%。
等等!!等等!!
在德州地区名列前茅的禹城,仅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4个百分点。不是开玩笑吧?是全省水平太高了?还是德州地区水平太洼了?地区第一仅仅是个平均水平。
来看看禹城的两所学校的表现。先从综合高中开始:
2017年禹城市综合高中高考:文化课本科上线218人,比去年增长41.6%,艺术双上线282人,春季高考本科上线123人,总计本科上线623人。其中,理科应届毕业生陈咏慧627分,按全省名次高于山大分数线,文科孟鹏飞594分,按全省名次高于中国海洋大学分数线。
再看看禹城一中的情况:(1)清华、北大及香港高校的过线人数:2人。
(2)自招控制参考线上人数(文科529分,143人;理科515分,432人,重点上线合计:575人。)
(3)本科普通批线上人数(文科483分,374;理科433分,785人,本科上线合计:1159人。)
(4)艺体类本科线上人数(艺术文313分,236人;艺术理281分,52人;体育类314分,55人,艺体合计:343人)。
表面看,禹城一中的表现大大优于综合高中,无论上线人数还有上线质量。但如果考虑到一中汇集了全市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2017年中考录取分数线禹城市综合高中475.5分、禹城一中550分),这个结果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看完上面的数据,那我的疑问就来了:
1、连年的喜报之后,我们仅仅比全省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点。是其他地市兄弟学校发展太快?还是我们发展太慢?现在又是一个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呢?
2、我们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还有多大空间?
作为一个县级中学,我们不能对比省实验中学、历城二中等学校,我们也不能对比衡水中学、黄冈中学、启东中学等学校,位置不一样,资源不对等,没法比。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比一比休宁中学、比一比会宁二中。同是县级中学,他们能够风生水起,名声在外,我们为什么不行呢?他们这些学校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生源不会比我们更好。我们经济更发达,地理位置更优越,为什么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这样大呢?
近几年,禹城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济南、昌乐、甚至胶州地区。为什么?更高的升学率。这类事情,原来只发生在极其落后的省份,比如西藏、青海等落后地区。现在,在山东省内,也出现了这样的“高考移民”。这对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是一个讽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往大处说,教育关系国计民生,禹城未来20年的发展,和现在的教育密切相关。能不能培养更多人才,能不能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如果这些答案是肯定的,我想未来禹城的发展,是有强劲的动力的。往小处说,教育关系每个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每个家庭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将孩子送到学校,他们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益于家庭和社会,也是教育的直接后果。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禹城教育主管部门仔细想一想,当前教育的不足在哪里?未来发展的目标在哪里?由此帮助更多禹城的孩子,通过学习成就自己,改变自己和更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