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朋友推荐,看之后触动很大,于是一边看一边摘抄,整理出了这篇笔记。由于是按照与自己产生的共情所摘,所以并不完全包含原书的内容或逻辑。
其次,我觉得,这本书被禁,肯定有言辞犀利的地方。但也没有必要把“巨婴”看成一个“贬义词”,对这书避之不及。你只有看了,才能看出该禁与不该禁之处,不是吗?我们要有允许自己和别人“犯错误”的可能嘛。
“谁还不是个宝宝?”
不是常挂在我们嘴边的话吗?
Part Ⅰ: 从婴儿到巨婴
1.婴儿的心理
一开始,婴儿和世界没有分化,觉得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所谓世界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世界按照自己的心念运转,理所当然。
6个月前的婴儿主要心理特征:
1、共生,混沌未分化状态,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巨婴则是病态共生,共生中的各种冲突,即共生绞杀。
2、全能自恋。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
3、偏执分裂。偏执,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分裂,即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二者结合则是,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婴儿会将失控中产生的“坏”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并投射到外部世界中。
对于早期婴儿或巨婴来说,世界并非分成我和你,而是我和非我,非我意味着敌对和黑暗,所以,中国古话“非我族者,其心必异”,是典型的民族层面的巨婴心理。
婴儿成长的关键,是用心感受到世界不以自己的意愿为轴心,划分成我与非我,而是,世界上到处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存在,其他存在都是“你”。
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有人能接住他的意愿(通常是妈妈),懂其心思。借由这份活生生的理解与接纳,那个人就与他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桥那边有一个善意的人,这时,世界就不再分成我和非我,而是我和你。
2. 一个核心名词: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的逻辑是,要么你和我想象的是一样的,这时你和我是一体的,你是我的人,你是好的;要么你违背我的意愿,就和我分裂成两个世界,变成了非我,这时你就是我的敌人,就是在拒绝我,在攻击我。
全能自恋,分为意志自恋和完美自恋。
意志自恋,即我的意愿必须付诸实施,不能被阻拦,特别是作为伴侣或亲人的你不能阻拦。意志自恋对关系有很直接的杀伤力,因为对方必须遵从我的意志并帮助我实现愿望,若没有则会暴怒,所以,意志自恋会导致强控制和暴烈情绪。
完美自恋,即明确觉得(对个人形象的自恋)或隐约觉得(对道德和能力的自恋)自己是完美的。因为我是完美的,所以关系的所有问题都是对方的。
3. 婴儿/巨婴的全能自恋
婴儿的全能自恋: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得立即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在成年人身上,有四类常见表现:
1、追求优秀,甚至完美,卓越强迫症。表达为“不优秀,不配活”。对思想才华的崇拜与攀比,以及应试教育体系的无法遏制的压力递增,由此而来。
2、想法多,行动困难。婴儿只提供想法,妈妈负责完成;我是完美的,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照我的意愿转,否则我就崩溃没辙想死了。拖延症的心理就是,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投入。因为,一做发现不是一做就好的,打破了“我应该是全能的”想象。
3、诛心论。成熟心智的一个起步标准是,区分想象和现实,并能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等于后果。还应该知道,从想法到行动,从行动到后果,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努力,然后,想法才可能变成行动。区分想法、行动和后果,根本上是要区分想象和现实。如此一来,才能包容自己的复杂混乱的想法,特别是攻击性(也即人心中黑暗的部分)。
4、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形成闭环)。
全能自恋与彻底无助,是婴儿最核心心理。当婴儿的全能自恋被满足时,就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而一旦受挫,就会变成想摧毁一切的魔。因此,在全能自恋心理驱使下,一个人第一时间意识不到对方是另外一个人,若意识到自己是巨婴而想改变,可以不断提醒自己:对方也是一个人。
4. 自信,即健康自恋
心理学上的共生:两个人无法离开彼此。
共生心理在巨婴身上的表现:不愿生活自理,总想找人照顾自己;大家要共生在一起,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界限,一树立界限,就感觉来两个人之间生分了。
因为,婴儿是没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他们巨大的无助感,他们需要将失控这件事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
他们会认为,既然失控意味着“我”控制不了,那必然意味着“我”之外的力量控制着这件事,并且这件事是伤害性的,所以,必然是敌对力量在控制着这件事。所以,他们必然会找人去怪罪,这样就保护了“我还是能掌控自己身体”的感觉,且他们会认为对方是主观恶意的。
重要的不是怪罪,而是任何一件小事,他们都要去怪罪,因为他们下意识里认为每一件小事都应该符合他们的想法。如果不符合,就会有崩溃感,随即要去怪罪。
所以,自我未形成或自我破碎之人,是不能真正认错的,他们必须将任何挫败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我崩塌与粉碎,这是很多人要面子的原因,因为里子是破碎的。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志运转,否则就要找一个对象去怪罪,这是病态自恋,病态自恋是他恋失败的结果(所谓他恋是我可以爱上别人,并被他人所爱)。
所以,治疗病态自恋最好的办法是有人爱他。自信,即健康自恋。
巨婴即成年婴儿,必须认识到,外部世界并没有那么多敌意与恶意,自己以为的外部敌意与恶意,其实是内心向外投射的结果。在一个又一个琐细的不如意小事中,并没有一个主观恶意的力量在和自己对抗,而是自己太希望事情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
更重要的是,巨婴需要走出孤独的自恋世界,与外部世界建立起真正有意义的链接,那时,我们会由衷地知道(而不仅仅是头脑意识到)自己意志控制不了的地方,有爱存在。
Part Ⅱ: 建立链接,治愈巨婴
1.最好的回应是,活生生的我遇见你
那些安静又孤独的人,既不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求别人回应。同样,他们也很难回应别人。
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别人,不容易做到,不过,比这一点更关键的是,我们首先得意识到,那些关于互动的人格特征,并非天生的,而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它可以改变。
从宅在自我中,到与外界建立链接,我们须调整节奏,让自己慢慢进入世界。
这时,那些看似无聊的东西,可以发挥过渡作用,如早上起床时,闹钟响2次而不是一次就起,这是在过渡。
这份过度也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如写文章前,先看大量资料,然后让自己静下来,闭上眼睛,感受身体。这样静心一段时间后,开始写文章,会变的有效率很多。
2. 待着什么都不做,为什么更累?
最累的人,是什么都不做的人。这种累是源自内在的交战。
他们一方面无比渴望和人或事链接,另一方面又恐惧建立任何链接,所以要压抑着链接的渴望。而这渴望是人类最根本的渴求,压制它会耗掉大量的能量,所以累由此而来。相反,有意义的忙,反而可以是一种治疗。
所以,宅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自闭式的孤独,总伴随着头脑的妄动,并且头脑的妄动,是为了抗拒链接的渴望,这导致了累。为什么没做什么事,也觉得累。
3. 建立链接,才能治愈
链接,意味着关系建立了,关系成为一个通道,而关系双方的能量,在这个通道中流动,这份流动着的能量,是最好的滋养。
婴儿的心是敞开而直接的,因此建立链接容易些,巨婴的心则是充满防御而复杂的,会极大地所求,构成了关系强烈的剥削性。
依照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口欲期(1岁前)构建的好关系都是剥削性的。但同时,因为童年的失望,他们警告自己不要相信这是真的,结果是心像个无底洞,不管如何攫取,都难以奏效。所以,对巨婴来说,觉知变得非常重要。
巨婴的索取有两个副产品:
一是完美主义导致的。因为完美主义,对方必须近乎百分百满足心思,他才觉得满意,这容易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无论对方怎么付出,他们都觉得不够,而且还会挑剔——你做的太差了!他们的挑剔等于是对对方努力的否定,于是令对方产生了巨大的愤怒。但巨婴还是渴望索取,对方在压力和惯性下继续付出,但越来越不情愿。任何不情愿都会让巨婴恼怒,并因而会将对方的付出视为零价值。
第二副产品:总是强拧对方意志。对方愤怒,其实他们都知道。渴求巨婴式的照顾与爱恋,不仅会伤害关系,也会自伤。若发现自己是巨婴,别谴责自己,慢慢认识自己,慢慢成长。并且,巨婴和婴儿一样,有可爱之处,因为在索求的时候,心在一定程度上是打开的,打开就意味着链接的可能性。
试试,在某些时刻,在你珍惜的人面前,全神贯注地在一起,用你的全部身心,去听对方讲话,你会发现,这有多美。看见,就是爱,而爱,可以如此有力量。
4. 无回应,即是绝境
中国式的地狱,其实也都由此而来。
自我被否定,即精神死亡。对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感受,却被周围人否定,说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是相反的样子。
感受被看到,是最好的治疗。
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精准而及时。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是指对方的回应,返回给了你。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缺乏。
欲望、声音、愤怒、喜悦、爱、恨、高峰体验、歇斯底里……这些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热情。先是黑色热情流出,被拥抱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生命力!
热情流动起来后,你才能享受到,人与人之间热情流动的感觉多美好,这是你会体验到,谁付出谁索取,谁对谁错,都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