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来有自”即根源之意,情绪的“其来有自”,即尝试去找到情绪的源头。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起源于不了解别人、不知道事实,大李本周一也犯了这样的毛病,和大家一起来还原下血淋淋的现场。
事件描述:
周一中午吃饭,去了熟悉的一家小店,名字叫做“煲仔饭”,这家店的付费流程是:先付款给号码牌,再在自己位置等着服务员上菜。期间发生了两件平常事儿,让大李情绪很烦躁。
第一件事:前台等
走进小店,见老板娘很忙,没空招呼我们,我和另一位美女就在前台等着,看着老板娘梳理美团、饿了么的订单,还有一些和后厨、服务员、美团外卖员交代一些事儿。
途中,时常听到老板娘对着后厨咆哮,具体说什么忘了,只记得有说到:已经把饿了么关了,订单太多了。
这是很平常的事儿,但尴尬的是,我们两位顾客一直等了差不多5分钟,老板娘几乎没搭理我们。大李实在不耐烦了,几下就搞好的还让别人等,就把饭钱支付宝转账了,赶紧让老板娘帮我弄了1个铁锅煲仔饭,整套下来耽误她不超过10s,还包括她给服务员说的时间。
第二件事:上菜慢,比后来者还晚很多
在大李在拥挤的几张桌上,找到自己位置等上菜后,差不多10分钟又来了3个哥们,他们叫了2个炒饭、1铁锅煲仔饭。
很奇怪的是,他们的菜上好后,又等了5分钟我的还没上,我赶紧催了1次,又等着,望眼欲穿啊,此时差不多快半小时了,还没开饭,那个饿啊。
正好听到一位大姐也在催,说她朋友都吃完了还没上,她们要上班,后厨就赶紧给大姐先上了。
难受啊难受,又有几个后来的上菜了,我的还没来,其中也有是我一样的铁锅煲仔饭,这次我更不爽了,感觉就像受到不公正的刻意对待,直接找到后厨去,催了下才终于上菜了。
幸运的是,大李当时正好在学习视频,里面提到要觉察自己,不过大李只看了几分钟,决定还是使用自己的老方法先分析,尝试去找找让自己很不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第一要素:觉察自己
我察觉到我对“公平公正”似乎很敏感,情绪的缘由来自于受到不公的待遇.那是我的问题,还是她们的问题?换位思考,大多数人处在我的位置,都会有情绪,毕竟事实是:后来的先上菜,作为服务业不应让客户干等,毕竟10s的事情……
那么,如果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吗?可能也不是,那事实是什么?
第二件事分析:(倒推思考)
为什么,和我点一样菜的哥们会先上,我还要催这么久?
(周六补充:周一那天大李情绪比较低落,确实容易出现情绪)
原因可能有4点:
1、大李被特殊对待了;
2、在被老板施压的情况下,后厨出现失误,忘了我的单……(另一大姐也是先来后上菜)
3、厨师的策略,后厨有两条线:1条外卖,1条是大堂食客。如果有两份一样的菜,他很可能就一起炒了,毕竟今天外卖很多,厨师很忙,很可能出现后来的先上的情况;
4、多个厨师有分工,可能有人负责做炒饭、汤的,也有只负责做铁锅煲仔饭的。所以,后来者是点:炒饭、汤、拌菜……就可能先上了。
第一点发生的概率很小,我相信不管在怎么做,老板都还是希望服务好顾客的。我之前由于情绪,直接单线考虑为: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觉得他们是不是有问题,这是不对的。
第二点,可能他们确实忘了,人在高压紧急情况下,犯错几率会大大提升。
最后,也很可能是他们后厨管理、上菜逻辑的问题,并没有给用户很好的体验。问题可能都不在于人,而是一个后厨系统的问题。
大李察觉到多种可能,情绪一下子没了,我发现我看到了更多!
此处插入周六整理文章时的补充:
追求“公平公正”是一些人的价值观,但“绝对公平公正”的意识形态是存在问题的,社会要做到绝对的公平,比如“财富均分”,在目前的世界范围内是不现实的,国内也是走市场经济的路线。而且人各有不同,对社会、人类进步的助宜也不同,如果一刀切的财富均分,这才是最大的不公。
那么势必要引入评价各人贡献的机制,我们现状就是如此,但机制、规则是人设计的,官员们的屁股决定了脑袋,在“自利性偏见”面前很难设计出一个所谓公平的机制,而且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哪怕这个公平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其他人也可能并不赞同,这和每个人的意识形态有关。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公平公正,但很多时候,大多数民众的智能并不出色,他们觉得损害他们利益的事儿,在精英看来,就长远是在保护他们,那么,公平公正如何评价呢?
由此看来,“公平公正”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现阶段的我并无能力判断:“公平公正”是否是值得我持有的“观念”。
那么,大李需要警惕这种倾向,这个观念应该来自于《7个习惯》的“公平原则”,但和“诚信正直”的观念相比,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我似乎在阅读《7个习惯》时照单全收了,可见持续性的反思、增加新知识有多重要!
第一件事分析:
思考老板娘为什么会让人等?
基本出发点:她肯定是想服务好顾客的,是个好人。
当时老板娘手上有两件事都等待处理,正常逻辑下,她有两种处理方式:
1、立刻处理等着的两位前台顾客(预计30S),再处理烂摊子。
2、先把手上的烂摊子理清楚,不让美团人员等,不让后厨等,在处理前台食客。
单纯从做事儿来说,第二种方式显然是最高效的,后厨是生产力,必须持续运转。
但如果是我来处理,我可能会立刻把前台食客处理好,毕竟不怎么花时间。
理性上大李能够理解,老板娘的行为模式可能和常人一样,假如有件事已经让你焦头烂额了,很烦躁了,且正在处理中,其实大家都是希望赶紧处理好的,这是人之常情。回想起来,当时老板娘确实处于很烦躁的状态,不然也不会对后厨大吼了,她肯定想赶紧把这一堆烦心事儿几下搞完。
我发现能够理解她为何如此做?这是有其道理的,而且还有可能,如果美团外卖的等久了,影响专送的时间,可能平台会扣分等惩罚措施。
所以,她选择方式2,先处理烂摊子再处理顾客,在她角度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她并没有给自己一个截止时间,你不可能无期限的让前台顾客等,毕竟别人会很烦躁,这会让别人下次不再光顾。
所以,最佳策略是,先预估手上的事情,大概需要多久,如果超过2分钟,就先处理前台顾客的点菜。如果小于2分钟,就让顾客等一下。(注:2分钟是概数,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其实是一个工作习惯的问题。但显然的是,老板娘今天中午很有情绪,焦头烂额了,并不能表明别人平时不是这么处理的。
在大李思考后,发现:他们完全可以优化后厨系统、自己的行为模式、提高情绪掌控力,从而提升运营效能,改善顾客满意度。
另外,我还发现,该店持续这样中午吵吵闹闹已经有不短时间,服务员们每天脸都是紧绷的,在这儿吃饭的顾客也很容易烦躁,但人流不减。大李吃饭时,还偶然听到旁边一顾客说:这儿挺卫生的,还很好吃。大李深有同感。
这直接说明小饭店的运营核心关键点:好吃+卫生。服务态度可能还是次要因素。
(周六补充注:此为观点/观点)
最后,再回到自己身上,该事件起于“情绪”,终于事实。
大李第一次尝试这么深的去追溯“情绪”背后的事实,情绪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没了,因为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事实。
大李以前是使用“ETA情绪管理法”,但和搞清楚事情的原因,它的“其来有自”,效果、深度是完全不同的,找到“情绪”背后自己的认知模式、别人的认知模式,能得出事实更多,这会更有力的改善自己的认知。
相比之下,“ETA情绪管理法”就要浅得多的,不过浅也有浅的好处,就是使用很快,不像找“情绪”的根源这么消耗精力。
另需说明的是,我对情绪的反应,还需要被“学习视频”提醒“关注事实”、“关注解决问题”,说明对情绪的觉察,并没有内化为习惯,即过程【“事实”→“情绪”→“觉察情绪的其来有自”→“事实”→“情绪平复”,】并没有修炼到家,需要提醒,一旦无法觉察,这可能导致陷在情绪里面出不来。
幸好之前,大李已经用过数十次“ETA”情绪处理法,找“情绪”背后的其来有自/源头,相对上手容易些。
最后的最后,请记住,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