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自己的一篇小文《就这样荒废一天吧》在简书里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关注。他们一方面对于我的身体表示关心,内心顿时溢满了感动。另一方面也对我的自我设置任务感到不解:读书不就是为了享受吗,为什么一定给自己定下任务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问过我。我也在想,自己为什么要给自己任务呢?
或许是自己总觉读书少的原因吧!从小我就喜欢读书,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要供我们兄妹三人上学已经不易了,哪里有钱买课外书。每天躺在书包里的就是语文、数学、自然那几本书,教辅一本也没有。(都没注意过,什么时候开始有教辅这个词的。)但是班里有同学家有书,那时最多的是小人书,我就借了读,也会帮着别人做题作为置换读。再后来成绩虽然很好,因为家境的原因,只能选择上师范,无缘大学的门。这对于我来说一生都是一大遗憾。好在,读书的爱好没丢在师范里,学校有图书室,我就有可以读书的好条件了。读师范的那几年,读学校的书,也读从同学那里借到的书,读用自己省下的生活费买的书。现在还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周可以读上三四本长篇小说。那时学生中最流行的莫过于琼瑶、岑凯伦和一些武侠小说了。师范毕业,靠着对大学的向往、对书的热爱的力量,硬是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和本科的课程。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在雪夜里点灯背书、翻译古诗文的情景。那时读书境界是真正的忘我。那几年,一定要读完中文的课程就是我的任务。
或许是自己觉得天资不够聪颖的原因吧!再后来,我很幸运被选拔为骨干教师参加局里的重点培养。看看另外几个老师,比我青春,比我又名气,也比我有灵气,我越发感到自己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那时我给自己的任务是即便不优秀,但是至少不能掉队。他们几个还都没成家,只有我已经有了孩子。客观的条件也告诉自己: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作业从不敢拖,总是把每学期骨干教师班的作业平均分到每一天,必须保证天天完成。因为有了家,有了儿子,根本没有大块大块的时间让我去补作业。无意插柳柳成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化整为零的任务驱动,两年下来,无论是读书笔记、背书、练字还是其它作业,我竟然都是最好的。。
或许是看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原因吧!再后来我就有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在骨干班以优秀的身份毕业后,颇为得意的我去杭州参加“西湖之春名师精品课荟萃”。听完课后,我就蒙了。同样是语文老师,他们怎么就知道那么多,怎么就读过那么多书呢?跟他们一比,我简直成了幼儿园的学生。回来后就开始有选择的买那些名师推荐的书。因为想都买时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推荐的书不少,那时候我的工资又不多。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把追随名师的脚步作为我读书的任务。
再后来读书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因为它已经完全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经济条件好了,看上自己喜欢的书几乎不用做太多思考,就可以买回来,读进去,很享受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但是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我突然发现,条件好了,人的欲望似乎也增多了,应酬也增多了。开始不太在意,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些我并不喜欢的应酬在破坏着我曾经拥有的读书的惬意,我又开始给自己设定任务。这时的读书任务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在闹中取静,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找寻自我,也许这就是我想要的修心养性的生活。还真就发现,这样的任务驱动果真起作用了。当朋友邀约去逛街时,想想今天的读书笔记还没写就不去了。静下心来想想,又没有什么要买的,逛也是闲逛,大街上、商场里人群密集处空气又不好。喝一杯清茶,翻几页闲书,晒一缕阳光。惬意!好友还是要聚的,但是无形中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聚会。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很喜欢诸葛亮的话。少了外面的热闹与喧嚣,心自然就静了。少了与外界的交往,物质欲望自然就淡薄了,再有了书里修身修性的前人的引领,发现简单的生活虽然平静,但是真的很快乐。自己很享受这平平淡淡即是真的生活。慢慢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成了我读书的任务。
说是任务,是因为每天都要用心去做(不可抗拒的因素除外啊,比如生病!);但是也可以说这不是任务,因为读书、写作早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它于我而言就如每日三餐一样。很喜欢柳宗元的那首《劝学》诗,虽然我读书已经不用劝。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