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一看到自己的22岁,有点惊讶,它表示着我的法定结婚年龄到了。但是我并不是想说些与婚姻有关的事情,只是想聊聊自己在22岁到来之际的一些人生体验与感悟,它可能并不是什么独到见解的大道理,但对于未来的我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忠告也好,良言也罢,都是该经历过的人生。
22岁的年纪,确实是个风华正茂的时候,它象征着情绪激昂,热情洋溢,摆脱了18岁初初成人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稳重。若18岁是一面踏入社会的大门,那22岁便是融入社会的一道坎。18岁肩上的担子还只是学习为重社会为辅,22岁的年纪更是多了家庭这一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指的不仅仅是要对另外一个终身伴侣的婚姻负责,更要对上一代的生活住行和精神依托负责。
不管你承不承认,终会有这么一个人,带着她的前半生,离开她的至亲,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义无反顾的来到你的身边,只是因为爱你。可是婚姻不是儿戏,古人说的不无道理。到了一定年纪,爱不再只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更是精神上的相互依赖,物质上的拥有满足,生活上的相处愉快,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深深的伟大的责任感。我爱的这一个人,既然她这么义无反顾的来了,我就得对她的后半生负起责任,若不能让她没有在她自己家生活得滋润,凭什么让她来和自己白白受罪浪费女人珍贵的年华青春。我不想自己吃苦的同时还连带着别人,爱就给她最好的条件让她过得潇洒,而不是粗茶淡饭也香甜的骗人童话。这样的基础才是两个人能够组建家庭的一种必需品。
另外一种是对上一代人的责任。说起上一代人,我们的父母亲们,有太多说不完的事情,我们身上流着他们的汗水与血液,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他们陪着我们从我们的步履蹒跚到成人独立,一路上辛酸苦泪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在慢慢长大的同时他们能教给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少,能给予我们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角色会逐渐的发生转换,我们终将成为他们唯一的依赖,他们也不再是一个家的支柱,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像小孩,而我们则变得越来越像个大人。故事到了一定时候剧情会开始跌宕曲折,人若到了一定年纪责任也会自然而然的铭记于心。养我长大的人,我自该陪他们慢慢变老。开始懂得节假日回家的重要性,开始很有耐心的解释最近出现的一些新名词大事情,开始说着一些严厉的话语,只是想他们能够不再逞强保护好身体,也开始学会向他们报喜不报忧,也开始无需他们安排有了自己的时间计划,并不是他们在我们面前的作用已经显得微乎其微,也还会在做一个重大的决定仍然向他们征求意见,了解的肯定会帮着分析,不了解的总是会轻轻点头,永远支持。这世上总有一种人无条件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只有他们永远在你背后,荣辱与共。
22岁的年纪远不止明白自己身上所增加的是些什么,也学会着懂得点什么,明白哪些只是毒鸡汤,哪些才是正能量;明白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明白不以表象判断好坏与对错,明白需要还是想要;明白抓住出手时机的重要性,明白不是努力就有收获,但明白不做点什么一定得不到回应这样简单的道理。
也不是那么胆小,学着做些想要做从没想敢做过的事情;也不再总是挑食,尝试着吃些感觉会难以下咽的东西;也不会再没自信,相信自己只要用心去做也有不逊于其他人的能力。也讨厌一向懒散的过去,学着远离那些无关紧要负能量十足的事情;也给自己暗自鼓劲,每当麻烦来临无迹可寻;也学会看透不说破,凡是予人三分薄面,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也了解一些未曾触及的领域,多一点技能少说句求人的话不无道理;也去学习一些真心喜欢的东西,带着兴趣,没有目的。
没事多看书,确实是真理。看透了自己经历过想不通别人经历过还不懂的事情,弥补了内心的缺憾,富有了整个人的精神层面,明白了一切都不过是人生必经的溃烂。当然,书里面的东西,也不尽然是符合自己的人生观,写书的人毕竟不会是无欲无求的人,也不乏有人为追求名利凑一些华丽词藻写一堆无意义的空洞内容,这些所谓书里面的好与坏都得自己慢慢去一一区分。能够静下来读书的人,自然不害怕独处,更何惧孤独,懂得怎样在一个人的日子里与自己为伍,也可以在热闹的人群里过得惬意舒服。
22岁,不只是一个年龄上的数据,还包括千百万种东西,那些说不清楚,也理解不了的,就让我一一去体验,去亲历。
这是我的22,没有风华正茂,却也浓烈得刚好。
嗯,废话有点多,但这就是我,哈哈。
写给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