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对于一毕业就成为IT狗的我而言,加班或保持online状态已是家常便饭。
前几天下班后与朋友吃饭,见她一个劲儿地刷手机,忍不住凑过去一看:微信群群星闪烁,小红点此起彼伏。
我开完笑说,“工作这么忙这是要当领导的节奏啊。”
“别提了…”
她突然抬起头,一脸哭相,“老板要求从下个月开始,每天加班至少晚8点后。还暗示近期有几个提岗的名额,看大家表现而定。”
“表现?这明摆就指想加薪就得加班好不啦?!”朋友愤怒地往嘴里塞了一大块粉蒸肉。
其实加班谈不上好或坏,主流媒体一般分两派,一方大势鼓吹“年轻人凭什么不加班”,一方力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才是王道”。
而我认为,这两种都存在误区,以至不少职场人工作多年仍深陷其中。
误区一:要不要加班从来就是伪命题
什么叫要不要?当然取决于你的工作情况嘛。
有三种人可以不必加班:
第一种人做事效率+效果都100分;
第二种人是有家有口,需要回去照顾;
第三种人是白天8小时足以应付(不太饱和的)工作量。
当我发现需要加班的时候,脑子里通常只有两个问题:
是工作量出问题?还是我效率出问题了?
OK,前者很好理解,拿IT行业来说,赶开发进度啊、特定时间版本升级啊,在所难免。
后者,依然围绕“效率”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
我目前了解到的,包括我自己公司在内,固定加班机制几乎没对效率起到任何帮助,反而不少人以“留着加班做”为借口,不断稀释8小时的节奏,生怕加班没事干脸上挂不住。
因为对有的人来说,“时间=努力”的错觉根植于心,希望透过“把很多时间花在工作上”来展示责任感。
但对有的人来说,下班时间就是Deadline,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逼迫自己找到最有效的捷径方法。
如同前日本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山梨广一的观点——“想把事情做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准时下班。”
看你愿意以哪种方式呈现自身价值了。
误区二:对强制加班深恶痛绝
像前面我朋友说的那样,老板要求每天加班甚至以“想加薪就必须加班”作为潜在条件。
大部分人内心都在say no对吧?然后呢?还得想办法与现实握手言和。
两个思路。
1、看公司文化
比如有人不加班就走Boss什么反应?能否自己安排加班时间而非固定?绩效是否与加班挂钩?如果你确实不愿意,代价是升职加薪的概率渺茫?或是被安排许多活儿让你不得不加班?
这就需要你权衡自己的妥协程度。
2、额外学些的内容
有人说,我效率就是牛X、做事就是厉害,本来就不需要加班!制度有问题我还不能抗议?
真要如此,利用强制加班时间多看些业务内容、多学些专业技能也不是啥坏事嘛。多数人下班回家后瘫在沙发上看剧吃鸡刷抖音,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
不如把bug变buff,好歹对得起自己的时间。
你又何必做老板最讨厌的那种人?
误区三:加薪与加班的关系
“可,不加班我就无法加薪啊。”
加班老板会感动吗——会。
加班了老板一定会给你加薪吗?——未必。
也许老板会在你加班到凌晨后发的朋友圈CBD夜景图点赞;
也许他第二天早上会拍拍你的肩膀说“最近辛苦了”;
也许他开会时特意表扬你的辛勤。
然而,纯粹看加班而给你加薪,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99%以上的加薪,老板最关心的是你的业绩、你曾创造多少价值、未来能否创造更多。
职场终究是利益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非讲感情。
老板鼓励员工勤奋不假,但你天天加班只会让别人觉得你的时间廉价。万一成效还没有显著提高,你换位思考下——你要是老板,你愿意给这样的加班买单么?
//
怎么说呢,在年轻时的当打之年,有体力、有精力、有冲劲,更多投入工作是好事。无论鸡汤文让你如何从容不迫享受生活,都无法改变踏入职场的黄金期就那么6,7年的事实。
什么叫黄金期?上升坡度最陡峭,投资回报率最高。
更何况大多数说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人,到头来不过将其作为吃喝玩乐or在家平躺的代名词。
But,姿势不对,努力白费。
以加班为导向注定将是一个虚幻的肥皂泡,纠结加不加班无异于跑错方向。最要紧的是以价值为导向,使劲将你的时间最大化榨出能量。
你又委屈地说,我有做出成绩可总不受领导待见,他就喜欢没事加班却不出成绩的人,怎么办啊怎么办?
哇塞,这么恶心的文化,不炒了它难道留着过年么?
—END—